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關鍵詞 : 法國 台灣 中國 軍火

(翟華視點)“拉法葉”軍艦上法國眾生相(涉及20名法國達官貴人)

天下雅加达 天下雅加達 2005 年 11 月 28 日 电 電


法國政府 1991 年售台 6 艘拉法葉艦,其中涉及佣金回流舞弊,在法國成為國家級案件,所涉及佣金高達 6 億美元。 和當年的“泰坦尼克號”一樣,當法國拉法葉級巡防艦案發觸“礁”之時,船上的政客、商人、銀行家、工程師、間諜、法官、男人、女人共同演繹了一場有聲有色有血有肉的經典悲劇,令世上看客不勝唏噓。 在這齣悲劇歷時 15 年之後終於以法國方面的允諾賠償為結局即將落幕之時,我們這裡暫略去涉及台灣乃至海峽對岸人士的“隱情”(過於敏感,還是由別人去寫吧),僅把參與該劇創作、導演以及演出的 20 名法國人做一個臉譜化的速寫,試圖以法國人的角度審視拉法葉案,以饗華語讀者。

1 皮埃爾 · 埃格蘭( Pierre Aigrain )—拉法葉戰艦上的第一人

埃格蘭教授不算個大人物,他能排在本文介紹的人物的第一位,是因為其姓氏字母排序。 但說來也巧了,埃格蘭也可以算是登上拉法葉戰艦的第一人,因為正是他在 1989 年 4 月第一個法國人用嫻熟的英語在中山科學研究院向台灣的軍政要員詳細地介紹了法國軍艦的優越性能,為後來台灣最終放棄幾乎已經定案的韓國“蔚山艦”採購案奠定了基礎。

埃格蘭教授憑什麼說動了台灣的技術人員?

不是憑賄賂,也不是全憑三寸不爛之舌,而是憑真才實學。 埃格蘭早年畢業於美國匹茨堡卡爾內基技術學院,五十年代就是半導體研究的先驅,是後來未來諾貝爾物理學得主 Pierre-Gilles de Gennes 的恩師。 在學術上功成名就後先進入湯姆遜公司,後又進入政界,在德斯坦總統的政府內任要職。 1981 年社會黨人密特朗當選總統,埃格蘭重回湯姆遜擔任該公司總裁戈邁茲的科技顧問,處理相關的國際事務。

當埃格蘭教授在中山科學研究院的介紹結束以後,他回答了聽眾提出的問題:“教授先生,您所介紹的法國軍艦性能固然不錯,但是價格如何?”“微不足道。”回答雖然是個玩笑,但是教授確實一本正經的樣子,典型的法國幽默。 “教授先生,您所介紹的巡航艦叫什麼名字?”“ La Fayette ”教授自豪地回答,這次沒有開玩笑。

幾年以後,在拉法葉艦的“喝彩合同”( contract Bravo )最終在一片喝彩聲中籤字以後,埃格蘭教授在 1992 年 4 月成為“法台友協”( 1991 年 9 月 19 日 成立)副主席。 成立)副主席。


然而,這樣一個關鍵人物,在“拉法葉”舞弊案爆發之後,法國的檢查官們甚至沒有想到要傳喚他取證。 2002 年 10 月 30 日 ,埃格蘭教授壽終正寢,終年 80 歲。

2 . 拉法葉( La Fayette )—老佛爺

巴黎有一家大賣場,到此一遊的中國人都叫它“老佛爺”。 這老佛爺其實就是“拉法葉”,和台灣人買的巡航艦是一個名字。 在法國,不光大賣場、軍艦可以叫拉法葉,而且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一條寬闊的拉法葉大街。 到底誰是拉法葉? 拉法葉,全名是 Marie Joseph Paul Yves Roch Gilbert du Motier de La Fayette La Fayette,生於 1757 年,死於 1834 年。 他不僅參與了 1789 年法國大革命,還是喬治 · 華盛頓的麾下一員虎將。 法國人常說,是一個叫拉法葉的法國人把美國人從英國人鐵蹄下解救出來。


3 . 讓 - 克羅德 · 阿勒貝薩爾( Jean-Claude Albessard )—神秘的人

在許多人眼裡,阿勒貝薩爾是個神秘人物,據說是法國情報機構( DGSE )的“榮譽”特工。 準確地說,他曾經是一個軍人,退役後進入湯姆遜公司負責遠東軍火業務,常駐東京,娶了日本女人為妻。

1989 年 3 月他在台灣與負責“光華”計劃的海軍高級將領接觸,了解到台軍參謀總長將在當年 5 月率團訪問德國,立即向總部作了匯報。 湯姆遜公司立即與造船局( DCN )緊急協調,準備相關材料,力邀參謀總長在訪德之前在 1989 年 5 月 5 日 到 6 日順訪法國。 正是這次 48 小時的短暫訪問對台灣後來決定放棄韓國的“蔚山艦”轉而購買拉法葉艦起到了關鍵作用。

讓 - 克羅德 · 阿勒貝薩爾被懷疑與台灣海軍尹清楓少校的死亡有關,但這位神秘的讓 - 克羅德 · 阿勒貝薩爾自己也於 2000 年 3 月去世,官式說法是死於癌症。 他的死使拉法葉案失去了關鍵的證人。


4 . 讓—弗朗索瓦 · 布里昂( Jean-François Briand )—不可能的任務

讓—弗朗索瓦 · 布里昂作為總經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算是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了。 但是 那一天在公司董事長戈邁茲的辦公室,布里昂卻領教到了當一個下屬的滋味。 因為前一天夜裡密特朗總統決定拒絕向台灣出售拉法葉艦,眼看這件運作多年的好生意就要泡湯了,戈邁茲不能不急。 布里昂表示可以運作,當然免不了要花點錢打點。 戈邁茲點頭應允,表示可以不惜代價。

布里昂面臨的問題非常棘手,他需要向總統府和外交部施加影響改變他們的決定,同時要安撫北京,穩住台北,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埃爾夫公司的二號人西爾文找上門來,說是要拉湯姆森二號人物一把。

但當時布里昂滿腹狐疑:“你為什麼要幫助我們?”西爾文胸有成竹地回答:“埃爾夫在中國有巨大商業利益。我們不想因為中法之間的外交摩擦而受損失。”

5 . 阿爾弗雷德 · 西爾文( Alfred Sirven )—成也商人,敗也商人

這個人是拉法葉案最關鍵的人物,也是經歷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 應該說這是一個在商言商的商人。 成也商人,敗也商人。 1990 年初,由於密特朗拒絕批准向台灣出售拉法葉艦,湯姆遜公司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儘管動用了台北、北京兩條管道,但依然沒有明顯進展。 這時候有一個人看準了這個“商機”。

這個人就是阿爾弗雷德 · 西爾文,他是埃爾夫石油公司的總經理,也就是二號人物。 經埃爾夫董事長洛易克 · 勒夫洛史—普里讓同意,西爾文約見湯姆遜公司的總務經理讓—弗朗索瓦 · 布里昂。

西爾文提供了埃爾夫的兩條管道:一路可以說服北京不再反對法國對台出售拉法葉艦,另一路可以通過克里斯蒂娜 · 德文—若 古尔 古爾 夫人做迪馬外長的工作,請他支持喝彩合同。 後來西爾文談到僱傭若 古尔 古爾 夫人的理由: “ 她比我接近洛朗 · 迪馬途徑更好,更快。 ” 並且解釋說,這種僱用方式在法國工商界並非罕見。 “ 用人的時候,你肯定期待出結果。 ”

於是,湯姆遜公司與西爾文推薦的一家在瑞士的公司簽了服務合同,服務費是“喝彩合同”的 1% 。 當然,湯姆遜公司也不是傻瓜,在合同中規定只有在“喝彩合同”生效且款項支付以後才會向這家瑞士公司付款。

拉法葉艦和其他涉嫌埃爾夫公司的舞弊曝光後,西爾文神秘地失踪了。 法國在他逃亡後共發出 4 次國際通緝令,但西爾文此後一直踪跡不見。 1999 年 8 月,法國《巴黎競賽畫報》的一名記者在經過長時間調查後發現,這位巨貪竟和情婦一起躲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郊區一座不為人注意的小城,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而為他一手操辦這件事的,竟是他原來的菲律賓女傭,一個叫維爾瑪 · 梅迪納的女人。 說起西爾文與梅迪納的相識,也頗具傳奇。 1995 年 1 月,當時西爾文的妻子在其海濱別墅意外死亡。 梅迪納的女兒格拉絲當時在西爾文家中負責照料其妻,意外發生後曾叫來母親幫忙。 這兩個女人獲得了西爾文的好感與信任。 西爾文通過維爾瑪在菲律賓銀行里工作的同鄉,將大把金錢轉移到了國外。 1997 年案發後西爾文和梅迪納一同跑到菲律賓隱居起來,梅迪納成為西爾文的情婦。 2001 年 2 月 2 日 菲律賓警方在馬尼拉以南 60 公里 60 公里 的一個休閒勝地逮捕了西爾文。


2003 年 11 月,法國巴黎刑事法院作出判決,判處西爾文 5 年徒刑。 雖然被判 5 年監禁,但是已經被拘押三年多的西爾文 2004 年 5 月出獄。 2005 年 2 月 11 日 午後,西爾文因心髒病突發,醫治無效,拋下了 44 歲的新婚妻子梅迪納,在法國 Deauville 市家中逝世,終年 77 歲。 這位據稱其掌握的爆炸性秘密可以讓第五共和國毀滅 20 次的埃爾夫大內主管,終於作了一次厚道人,帶著令多少政商界人士尷尬的難言之隱,就這樣走了。

6 . 克麗斯蒂娜 · 德維耶-榮古爾( Christine Deviers-Joncour )— “共和國娼婦”

Putin de la R la R épublique )是生於 1947 年的 榮古爾 夫人 1998 年出版的一本自傳的書名,所以也可以說是榮古爾的自稱。這位共和國最著名的女人還出版了另外兩本書,一本是《公關》,另一本是《喝彩行動》(這本書有一個副標題:“出售軍艦給台灣的佣金去哪兒了?”)。

榮古爾在 1989 年至 1991 年曾是埃爾夫公司的“公關”,她的雇主和直接上司就是埃爾夫的大內總管西爾文。 1996 年 11 月,預審法官埃娃 · 若利收到檢舉信,密告榮古爾在巴黎七區里爾大街有一所價值 1700 萬法郎的 320 平米豪華公寓。 經搜查,榮古爾確實住在那裡,但是她卻不承認自己是房主,而且對購置該房的資金來源語焉不詳閃爍其言。 法官發現,一個名叫吉爾貝 · 密阿拉的人參與了該房的購置,而吉爾貝 · 密阿拉正是西爾文所提到過的湯姆森與馬特拉公司與遠東方面聯繫的管道。 這座被稱為“金鑰匙”的豪宅則成為了榮古爾與其情夫、法國外長迪馬的愛巢,而迪馬又是一度反對對台售武的決策人物之一。 就是這樣,法官就將若干件表面看起來不相關的人與事聯繫了起來。

夫人透露說, 1990 年的某日,她陪迪馬參觀古希臘藝術展,發現迪馬的眼光久久停留在一些雕像上,表現出十二分興趣。 善於察言觀色的她立即領會了情人的心意,沒過幾天,近 30 萬法郎的幾件雕像就送到了迪馬的案頭。 這些開銷的來源自然是埃爾夫公司的西爾文。

2000 年 3 月,作為對台軍售的巨額回扣見證人榮古爾夫人接受新黨李敖和馮滬祥的邀請訪問台灣。 “共和國娼婦”的風采令桀驁不馴的才子李敖頗為 “ 心動 ” ,不住口地稱讚她 “ 有法國女人味、夠勇敢、夠俠義 ” 。

2003 年 1 月 29 日 ,巴黎上訴法庭確認克麗斯蒂娜 · 德維耶-榮古爾夫人3 0 個月徒刑 , 其中18個月監禁 , 併罰款 152459 歐元 。

繼《共和國的娼婦》等書後, 榮古爾 夫人 2004 年 1 月出版了《你男我女》( Toi Masculin, Moi Feminin )的新書,接連四周榮登暢銷書榜首。 她還打算投身演藝界,創作演唱“你男我女”、“愛情 = 不可能”、“無家可歸”、“最後留言”等歌曲。 榮古爾 夫人在接受合眾社訪問時表示,她從 8 歲起即喜歡哼哼唱唱,同時也透露出追求她最好的方式就是對她唱情歌,這次出專輯可以幫助她忘記這幾年的痛苦,例如“最後留言”這首歌,就是要唱給棄她不顧的迪馬聽的。 她還希望有機會親自唱給台灣人聽。

7 . 洛朗 · 迪馬( Roland Dumas )—共和國第五號人物

法國官場也講究排名,總統、參議院議長、國民議會議長、政府總理是排在前四位的大人物,那麼排在第五位的是什麼官呢? 這共和國第五號人物的官職,連法國人也未必知道: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 在拉法葉艦舞弊案東窗事發的時候,法國憲法委員會的主席是洛朗 · 迪馬。 迪馬是密特朗的忠實盟友, 1988 年社會黨執政時任外交部長。 1993 年在社會黨大選敗北之後,迪馬外長當不成了,但搖身一變被仍然任總統的社會黨老友密特朗在 1995 年任命為國家第五號人物。

作為男人,洛朗 · 迪馬風度翩翩、羅曼蒂克而又知識淵博,是法國的大眾情人。 作為外長,迪馬堅決反對對台軍售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要顧及與中國這個世界大國的關係。 而且,當時迪馬全力的柬埔寨和平進程正處於關鍵時刻,期望青史留名的迪馬迫切需要中國的合作。 但是,是什麼原因使迪馬最終改變了態度,從強烈反對轉而有條件支持向台灣出售拉法葉艦呢?

1991 年 4 月底,迪馬外長訪華,歡迎宴會上“不經意地”向中方提及可能向台出售拉法葉艦。 5 月初回到巴黎以後,迪馬就拉法葉艦問題向密特朗總統寫了一份報告。 報告首次顯示迪馬反對軍售台灣的立場已經發生變化,他為出售拉法葉艦提出了三項條件:( 1 )出售軍艦但不出售艦上武器;( 2 )軍售需與民用合同掛鉤(如出售向台高速火車等);( 3 )由外交部掌管對外口徑。 每一個男人的身後就有一位女人。 人們注意到,迪馬外長訪華的隨行人員中有一位氣度不凡的女士,叫克麗斯蒂娜 · 德維耶-榮古爾
2000 年 2 月 29 日 , 在憲法委員會委員們的“建議”下,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洛朗 · 迪馬辭職。 他當天對《費加羅報》記者說了三個字:“我走了”( Je m’en vais )。 他剛一走,希拉克總統立刻任命右派人士接任“共和國第五號人物”。 迪馬是律師出身,自然知道如何為自己辯護。 他義正詞嚴地說:“我在進入政府之前比進入政府之後富有。”

2001 年 5 月,巴黎輕罪法庭的判決80歲的迪馬在任職期間與他的前情婦接受埃爾夫石油公司大量錢財,以 “ 非法挪用社會財產罪 ” 判處2年6個月徒刑,其中6個月實刑,2年緩期執行,並被處以100萬法郎的罰款。 迪馬隨即向巴黎上訴法庭上訴。 2003 年 1 月 29 日 ,巴黎上訴法庭宣判迪馬與埃爾夫腐敗案無涉,當庭釋放。 2003 年 2 月,迪馬出版新作《考驗與證據》( L'Epreuve et les Preuves ),描述了他五年來面對司法陷害直至恢復名譽心靈歷程。

8 . 阿塔利( Jacques Attali )—法國哲人

在法國,只有作家、哲學家一類的人才算得上“知識分子”,而知識分子就容易成為“左派”,雅克 · 阿塔利是作家、哲學家、知識分子,也是左派。 他在國際上也算個名人,據說就是受他的“水平線”( Lignes d'horizon )一書的啟發, Bill Joy 發明了電腦 Java 語言。 冷戰結束後,西方國家籌建歐洲重建與開發銀行( EBRD ),英國人爭得地主國的地位,法國人自然就要做行長(德國人後來成為歐洲中央銀行的地主國,法國人也一樣要爭當行長,此是後話)。 密特朗出人意料地推出長期擔任總統顧問的雅克 · 阿塔利為行長,外行領導內行。 在 1991 年至 1993 年阿塔利的主導 EBRD 的那些年裡,倫敦的總部大樓蓋的富麗堂皇,而東歐的經濟卻每況愈下。

在接受一次媒體採訪時他深有體會地說:“人類的悲劇就在於,如果他能夠做什麼,最後他總是要去做。”( La tragédie de l’homme, c’est que quand il peut faire quelque chose, il finit toujours par le faire )沒有人知道阿塔利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否想到了拉法葉艦,但就在密特朗總統為是否向台灣批准出售拉法葉艦左右為難猶豫不決的時候,阿塔利給密特朗遞上了這樣一個說帖:“我認為屈服於中國的要挾是荒謬的:第一,這個國家的人權狀況沒有任何改善;第二,這是一筆大生意,如果我們放棄,英國人或者其他什麼人就會接手;第三,不同以往,這一次人權考慮與我們的商業利益重合。”
哲學家的話對密特朗有多大影響,只有密特朗自己知道。 但他畢竟最終批准了對台出售拉法葉艦。 不管如何,這位哲學家的建議純粹出於哲學的思考,並沒有個人的經濟利益,可能是整個拉法葉案中最清白的人。

克洛德 · 馬騰( Claude Martin )—信譽維護者

作為法國駐華大使,馬騰在拉法葉艦案關鍵的時刻— 1991 年 6 月 9 日 —給外交部發來一份含有下述內容的電報:“按照外交部的指示,我向中國各有關部門通報了與台灣軍事合作的理由 …… 每一次他們對我的說明都是仔細傾聽,但回應頗有節制,只是呼籲我們謹慎行事 …… 重要的是他們並沒有憤怒地衝動 …… 如果我們後退,那我們將在兩岸同時失去信譽。”

這封電報對迪馬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因為它證明法國外長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中國似乎並沒有持激烈反對的立場,所以他反對對台出售拉法葉艦的立場也就站不住腳了。 當然,也不排除有人故意誇大中國反應,以便為攫取更多的佣金製造根據。

弗朗索瓦 · 密特朗( François Mitterrand )—華爾茲舞者

在拉法葉艦的問題上,密特朗總統像一個十足的華爾茲舞者,一會兒讓人看見他的面部,一會兒讓人看見他的背部。 也許這與他對中國的矛盾態度有關,特別是在 6.4 時間前後的密特朗,對中國局勢可能的變化缺乏清醒的認識。 當時他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老神在在地說了這麼一句話:“世界上最厚的城牆正在坍塌。”

—— 1989 年初,密特朗總統明確反對向台灣出售武器。 即使是 6.4 事件之後,密特朗總統依然認為不應該向台灣出售武器。

1989 年 11 月,密特朗總統表示同意批准出售。

—— 1990 年 1 月,密特朗總統再次改變立場,拒絕批准出售。

—— 1991 年 6 月,密特朗政府正式批准出售拉法葉艦。

1995 年 5 月密特朗連續擔任兩屆總統任期屆滿離職。 1996 年 1 月 8 日 ,密特朗逝世,終年 79 歲。 屍骨未寒,一部名叫《大秘密》的暢銷書便迫不及待地上了法國的書攤。 這部書是曾任密特朗私人醫生的克勞德 · 古布雷所寫,首次披露了密特朗總統早在 1981 年就自知身患癌症,按理,作為公眾人物,他應該向法國人民公佈此消息,但他卻通過發布虛假報告來掩飾疾病,從而達到了連選連任的目的,結果執政長達 14 年之久。

11 . 阿蘭 · 戈邁茲( Alain Gomez )—決策者

在湯姆遜公司最火的時候,人稱“奧匈帝國”。 阿蘭 · 戈邁茲作為湯姆遜公司總裁,按說權力夠大的了。 但是在法國,想要向國外賣武器,軍火公司總裁說了不算,一定要經過武器出口部級混合委員會( CIEEMG )的批准。 混委會裡面最關鍵的有兩個部,一個是國防部,另一個是外交部。 1990 年前後的國防部長是讓 · 皮埃爾 · 舍維內芒,這個人是一個倔頭,他有一句著名的短句是“一個部長要么閉嘴要么辭職”( Un ministre ça ferme sa gueule ou ça démissionne )。 果然,不久後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時舍維內芒因為不同意法國參戰而憤而辭職。 但在拉法葉艦問題上,戈邁茲一點也不擔心國防部。 因為捨維內芒和戈邁茲早在 1963 年在法國行政學院(法國政經精英大多自該學院畢業)相識,是老朋友,所以國防部這一票是鐵票。 問題是外交部。 當後來果然外交部成為了障礙的時候,戈邁茲便要求其總經理布里昂尋求管道精心運作解決這個障礙。
除此之外,在拉法葉艦問題上,戈邁茲只有一次充分行使了他的權力。 那是 1991 年 12 月 4 日 , 戈邁茲決定拒絕支付西爾文安排的“北京管道”的“服務費”,因為沒有證據表明那個管道和運作促成了“喝彩合同”的最後簽訂。

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戈邁茲的這個決策在法國引爆了拉法葉艦舞弊案,最終給湯姆遜公司招致了更大的損失。 1996 年 2 月,右翼政府總理阿蘭 · 於佩免去了擔任湯姆遜公司總裁 14 年的戈邁茲的職務。 這樣,失去了權力的戈邁茲終於有了足夠的時間應付纏身的訴訟。


12 . 皮埃爾 · 勒龍( Pierre Lelong )—國防機密守護神

皮埃爾 · 勒龍和法國政壇大多數人一樣,畢業於法國行政學院( ENA ),現在的官不大不小,任“國防機密諮詢委員會”( CCSDN )主席。 這個五人委員會是由社會黨若斯潘政府在 1998 年 7 月成立,是對各類文件等級分類的權威性的獨立機構。 也就是說,什麼文件屬於國防機密什麼文件不屬於國防機密全由 CCSDN 說了算,理論上政府不得乾預。


2001 年 10 月 16 日 , 檢察官們致信 CCSDN 要求對部分被劃為“國防機密”的“喝彩合同”海關報稅文件解禁。 11 月 29 日 CCSDN 予以嚴詞拒絕。 湯姆遜公司趁機要求 CCSDN 把其他與“喝彩合同”有關的文件與海關文件同樣列為“國防機密”。 這一要求立刻得到了批准。 此後, CCSDN 在 2002 年 6 月 6 日 和 26 日兩度拒絕檢察官的解密要求。

13 . 柔埃爾 · 布舍( Joël Bucher )—財神爺

當柔埃爾 · 布舍 1987 年 7 月赴台北擔任法國興業銀行( Société Générale )銀行台北分行副總經理 布舍果然領導有方,不到兩年的功夫興業銀行台北分行便扭虧為盈。 銀行職工荷包滿滿,尊稱布舍為“財神爺”。

“財神爺”的秘訣就是中國人熟知的關係學,他不僅迎來送往請客送禮,還專門準備了介紹台灣市場的電腦軟盤,每當見到法國來客就免費送上,一時間興業銀行台北分行儼然成為了法國企業進軍台灣市場的參謀本部。

拉法葉艦“喝彩合同”簽字生效以後,布舍作為銀行家自然而然地成為該合同財務部分的執行者。 “喝彩合同”失去光環以後,他也自然而然地離開了興業銀行。 據說深諳商業金融界內幕的布舍現已經成為反腐倡廉的勇士,依然熱心於為法國商界提供相關諮詢。


14 . 伊夫 · 德 · 嘉勒贊( Yves de Galzain )—神秘的人( 2 )

嘉勒贊是馬特拉公司台灣業務的負責人。 他與拉法葉案的關係沒有人說得清楚,然而當他 2001 年 8 月因醫療事故死亡以後,他的葬禮卻倍受關注,不但法國反間諜機構( DST )、情報機構( DGSE )全程跟踪,而且據法國媒體報導,在場的還有來自東方的特工。

15 . 蒂裡 · 英伯( Thierry Imbot )—會說中國話的人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在拉法葉艦上法國芸芸眾生里面,蒂裡 · 英波是一個特殊人物。 他在台大念過幾天書,能講中文,是法國情報機構( DGSE )的特工。 他的父親英伯將軍 1985 年至 1991 年間曾是 DGSE 的首腦,把他兒子先後安排到熱門的北京和華盛頓的情報站工作。 1991 年英波將軍下台以後,他的兒子蒂裡 · 英波的命運也發生了轉折。 新任 DGSE 局長指責蒂裡 · 英伯個人品質有問題,並且從事了與工作無關的活動。 於是英伯在 1991 年被調往台北,表面上是法國駐台北經貿機構的僱員,實則在台蒐集軍事採購方面的情報。

所以,英伯可能是唯一全面掌握拉法葉艦內幕的人,包括涉及拉法葉艦案匯款流向。 1993 年,英伯辭去了 DGSE 的職務,與一位在 CNN 工作的美國女子結婚,在非洲發展業務,成為剛果(布拉柴維爾)總統恩格索的顧問。

英伯與一位法國記者約定第二天見面,就他所知道的拉法葉艦內情接受采訪 要知道,當時拉法葉艦舞弊案的調查毫無進展,媒體也漸漸失去了興趣。 在這個當口如果英伯透露出新的情況,無疑將重新引起法官們的重視。 誰也沒有料到,當日晚 23 時,英伯的屍體在他在巴黎第 8 區的一幢公寓樓前被人發現。 他剛剛在這裡購置了新居,而他的美國 太太被任命為《國際先驅論壇報》住巴黎記者,一家人即將團聚。 經警方鑑定,英伯乃係“意外死亡”。

16 . 奧利弗 · 馬爾提莫爾( Olivier Martimort )—多嘴的人

奧利弗 · 馬爾提莫爾是湯姆遜公司的一個工程師。 他偶然聽說公司向中國方面介紹了“喝彩合同”內賣到台灣的裝備情況,便隨口告訴了一位前同事。 很快,奧利弗 · 馬爾提莫爾就被湯姆遜公司解雇了,理由很簡單:“失信”。

17 . 羅朗 · 馬耶( Laurent Mayer )—滴水不漏的人

羅朗 · 馬耶在湯姆遜公司專門處理棘手的法律問題,自然深諳拉法葉艦的前前後後。 然而,面對檢察官的聞訊,羅朗 · 馬耶以不變應萬變,一律這樣回答:“我不能回答你的問題,這是國防機密。”檢察官老奸巨猾:“你認為本案到底那一部分應該屬於國防機密?”曾經當過法官的羅朗 · 馬耶這樣回答:“我不能回答你的問題。”

18 . 吉爾貝 · 密阿拉( Gilbert Miara )—中間人

在整個拉法葉案中,商人吉爾貝 · 密阿拉不是一個大人物,但是非常關鍵,因為他所開的隱秘賬戶為 荣古尔 榮古爾夫人接受並藏匿佣金提供了方便。

密阿拉曾經是 荣古尔 榮古爾 夫人的情夫。 雖然身居高位的迪馬成了 荣古尔 榮古爾 夫人的新歡,但是密阿拉依然與榮古爾保持著頗為密切的關係。 據說榮古爾有時候還會藉助這層關係向心存醋意的迪馬施壓,使他就範。

榮古爾接受佣金的賬戶名稱是 Oror ,反過來念是 Roro 。 Roro 在法國是 Roland 的暱稱,而 Roland 就是 Roalnd Dumas (洛朗 · 迪馬)嗎? 法官始終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但是與 Oror 這個賬戶有往來關係的賬戶的開戶名稱叫 Nitram ,是一家在哥斯達黎加註冊名為 Aston 的公司帳戶。 法官發現, Aston 是密阿拉養的寵物狗的名字,而 Nitram 是 Martin 的反寫,而 Aston Martin 又是密阿拉所喜愛的汽車品牌。 2003 年 1 月 29 日 吉爾貝 · 密阿拉被終審判處 2 年徒刑。

19 雅克 · 莫里松( Jacques Morrison ) —謹小慎微的人

雅克 · 莫里鬆平素沉默寡言曾經服役於海軍,是精通武器探測系統的技術官員。 退役後順理成章進入販賣軍火的湯姆遜公司,其後又自然而然地被派往台灣高雄,專門負責“喝彩合同”的技術實施。

莫里鬆平素沉默寡言,也不好與他人接觸。 但是,從台灣回到法國以後,他變得有點絮絮叨叨,還有點神經質,不得不吃鎮靜藥物。 據他說,他已經成為知道拉法葉案底細的最後一個人,所以隨時又被暗殺的危險。 他開始張羅搬家,甚至要改名換姓。 2001 年 5 月 18 日下午 ,莫里鬆的屍體在他自己公寓樓前的小院子裡被發現,而六層樓上他的住所的窗戶是打開的。 警方認定雅克 · 莫里松係自殺身亡。


20 . 埃娃 · 若利( Eva Joly )—反腐女神

埃娃 · 若利是拉法葉案中另一個女人,其知名度在法國不遜於號稱“共和國娼婦”的 荣古尔 榮古爾 夫人 她本不是法國人,也不叫埃娃 · 若利,生於挪威,原名戈羅 · 法爾賽特( Gro Farseth ), 60 年代到巴黎打工求學時認識了一個叫帕斯卡 · 若利的法國英俊少年。 熱戀中的兩個青年,卻被 帕斯卡的爸爸澆了一盆冷水。 在給帕斯卡的信中,帕斯卡的爸爸這樣寫道:“你不應與戈羅結婚。我們不了解她的家庭。而且她沒有錢,未來沒有任何希望。想想她的粗糙的長相。我們家人世世代代長相英俊,如果你和她結婚,你的孩子也會長得粗俗。”


這封粗俗的信最終並沒有阻擋這樁婚姻,挪威女孩戈羅 · 法爾賽特還是變成了法國少婦埃娃 · 若利,但從此埃娃 · 若利的心裡對法國的“小資”和“精英”們乃至男人們都充滿了憤懣與鄙視。 作為法官的若利自 1994 年起就開始調查埃爾夫公司涉嫌舞弊的行為,但她成為法國最高知名度的法官之一還是在她介入調查拉法葉案以後。 為了辦案需要,她專門在法國國防高等學院旁聽,充實武器裝備的知識。 從埃爾夫公司起順藤摸瓜,若利調查了湯姆森和馬特拉有關人員。 一直拒絕支付西爾文的“服務費”湯姆森公司藉機揭露了埃爾夫公司西爾文的“詐騙企圖”,並向法院起訴。 也就是這個起訴,使得西爾文逃亡海外。 在調查埃爾夫舞弊案的過程中,若利發現了西爾文與羅朗 · 迪馬中間的一條連線。 迪馬是什麼人? 法國前任外長,時任國家憲法委員會主席,號稱是法國第五號人物。 而商人西爾文與政客迪馬之間的連線正是後來自稱“共和國娼婦”的克麗斯蒂娜 · 德維耶-榮古爾。

那是 1998 年 1 月 27 日晨 7 时 1998 年 1 月 27 日晨 7 時 , 若利興奮地對同事說:“咱們去國家第五號人物家!”這位預審法官對迪馬住所的搜查旋即成為震撼法蘭西共和國的頭號新聞,第二天的各大報章紛紛刊載了迪馬的照片,那是一個喪失了平日風度與魅力的迪馬。 雖然埃娃 · 若利參與拉法葉案的調查審理在 2002 年中止,但她因此贏得了“反腐女神”的雅稱。 全球發行量最大的英文通俗雜誌《讀者文摘》推選埃娃為2001年度 “ 歐洲風雲人物 ” 。 2003 年 6 月埃娃 · 若利就埃爾夫舞弊案所著的新書出版,書名是 《這就是我們所希望生存的那個世界嗎? 》( Est-ce dans ce monde là que nous voulons vivre ? ) 》( Est-ce dans ce monde là que nous voulons vivre ?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