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Non lieu général dans l'affaire des frégates de Taïwan


Non lieu général dans l'affaire des frégates de Taïwan
NOUVELOBS.COM 01.10.2008 19:12
Le magistrat a suivi les réquisitions du parquet. L'enquête portait sur le versement d'éventuelles rétrocommissions lors de la vente de six frégates françaises à Taïwan en 1991.

Renaud van Ruymbeke (AP) Le juge Renaud van Ruymbeke a rendu mercredi 1er octobre une ordonnance de non-lieu général dans l'enquête sur le versement d'éventuelles rétrocommissions lors de la vente de six frégates françaises à Taïwan en 1991, a-t-on appris de source judiciaire.Le magistrat a suivi les réquisitions du parquet qui s'était prononcé le 22 juillet en faveur d'un non-lieu général.Les juges Renaud van Ruymbeke et Xavière Simeoni cherchaient à identifier les bénéficiaires en France de rétrocommissions qui auraient été versées après la vente en 1991 de six frégates furtives de type La Fayette à la marine taiwanaise par Thomson-CSF (aujourd'hui Thales) pour un montant de 2,8 milliards de dollars.Ils enquêtaient dans le cadre d'une information judiciaire ouverte en juin 2001 pour "abus de bien sociaux et recel" après la découverte et le blocage par la justice suisse de 520 millions de dollars sur des comptes de l'homme d'affaire Andrew Wang, intermédiaire dans la transaction des frégates.Mais leurs investigations et commissions rogatoires internationales ne leur ont pas permis d'identifier les circuits financiers empruntés par ces rétrocommissions supposées, dont auraient pu bénéficier des cadres de Thompson-CSF, des responsables politiques ou des partis français.Les magistrats ont espéré en dernier recours pouvoir remonter cette piste en consultant des documents des douanes qui contiendraient la liste des bénéficiaires de commissions versées à des Chinois et des Taiwanais.Mais les ministres successifs des Finances, Laurent Fabius (2001), Francis Mer (2002) et Thierry Breton (2006) ont invoqué le secret défense pour refuser de communiquer ces documents. (AFP)

Frégates de Taïwan : «Qui avait peur du capitaine Yin?»

Li Mei Kuei, la veuve du capitaine (photo Laurent Léger).


Frégates de Taïwan : «Qui avait peur du capitaine Yin?»
Rétro Match. Les journalistes de Paris Match avaient été parmi les premier à investiguer à Taiwan sur les sulfureux dessous de la vente des frégates françaises et la mort mystérieuse de l'officier chargé des achats stratégiques de la marine de Taipei. Alors que le parquet de Paris vient de requérir un non-lieu général dans cette affaire, retrouvez l’enquête de Laurent Léger et François Labrouillère dans Paris Match n°2652 du 23 mars 2000.

Reportages
L'une des 6 frégates furtive La Fayette vendues à Taïwan.
Retour sur une affaire d'Etat : Mercredi 6 août, le parquet de Paris a requis un non-lieu général dans l’une des affaires les plus brûlantes de ces vingt dernières années en France. Le scandale de la vente de six frégates militaires françaises à Taïwan a débuté en France en 1994, avec l'ouverture d'une première enquête. En août 1991, Le contrat de vente de six frégates furtives par Thomson-CSF (aujourd'hui Thales) à la marine taïwanaise est signé pour un montant de 2,8 milliards de dollars. Le Quai d'Orsay, qui avait mis son veto en 1988, suite à l'hostilité de la Chine, ne s'y oppose plus. Entre-temps, Alfred Sirven, bras droit du président d'Elf Loïk Le Floch-Prigent, a proposé à Thomson les services du «réseau Elf» pour convaincre Pékin.
Par Laurent Léger et François Labrouillère (février 2000)
9 décembre 1993 : il est 9 heures, à Taipei, la capitale de Taïwan. Le capitaine de vaisseau Yin Chin Feng, l’un des hommes influents de la marine, doit retrouver son adjoint au Lai Lai Food, modeste restaurant aux enseignes de néons multicolores et ouvert sur la rue, comme il en existe des centaines dans la ville. Funeste rendez-vous ! Nul ne reverra vivant l’officier de marine. C’est ici, à l’autre bout du monde, que vient de se jouer un épisode dramatique et peu connu en France du scandale des frégates de Taïwan, ce volet inséparable de l’affaire Elf mais encore ignoré de la justice française. Comme Roland Dumas le dénonçait la semaine dernière dans «Le Nouvel Observateur», ce scandale est pourtant au cœur de ses démêlés judiciaires actuels et de ceux de Christine Deviers-Joncour, son ancienne maîtresse.Nous sommes en République de Chine, cette petite île, depuis 1949, fait de la résistance face au grand frère communiste, la Chine populaire. Calme, réservé, de confession protestante, issu d’une famille de militaires, le capitaine Yin est l’un des plus brillants officiers de l’armée taïwanaise. Chargé du poste stratégique de l’achat des armes et matériels pour la marine, Yin fait partie des quelques militaires de haut rang qui traitent avec la France le dossier ultrasensible baptisé du nom de code Bravo. Un contrat mirifique de 16 milliards de francs (1), pour 6 frégates La Fayette, vendues à Taïwan en août 1991.
Le lendemain du rendez-vous au restaurant Lai Lai Food, le corps sans vie du capitaine Yin est retrouvé par des pêcheurs sur la côte d’Ilan, à quelques dizaines de kilomètres de là, au nord-est de l’île. L’autopsie sera formelle : il ne s’agit pas d’un suicide, mais bien d’un meurtre. Le corps porte des traces de coups au niveau de la carotide, comme portés par un karatéka. Un choc violent à la tête, entraînant une hémorragie cérébrale, a provoqué la mort. D’ailleurs, aucune trace d’eau de mer n’a été retrouvée dans les poumons. En France, personne ne s’inquiète encore du scandale Elf et de son inattendu volet asiatique : les faramineuses commissions occultes payées lors du contrat des frégates, 5 milliards de francs (2) selon Roland Dumas. Mais à Taïwan, la mort du capitaine Yin provoque un électrochoc. Très vite on parle corruption et pots-de-vin. Des investigations civiles et militaires sont lancées. Le Parlement se saisit du dossier et en fait une affaire politique. La police promet même une récompense de plusieurs millions de francs – une première ! Six ans après les faits, l’assassinat du capitaine Yin y est toujours une affaire brûlante. Pas moins de quatre livres ont été écrits sur le sujet. Sur leurs couvertures, les photos des frégates et des protagonistes bien français : Roland Dumas, Christine Deviers-Joncour, les juges Eva Joly et Laurence Vichnievsky. François Mitterrand y figure même en bonne place. Sans le savoir, les acteurs de l’explosive affaire Elf sont devenus célèbres à Taïwan. Que s’est-il passé, au Lai Lai Food de Taipei, le 9 décembre 1993 ? La longue enquête conduite par le procureur Ker Shi Pin et la police criminelle du commissaire Yang Zu Ching a permis de reconstituer les derniers jours du capitaine. Elle ne livre pas toutes les clés du mystère, mais mène effectivement au contrat des frégates et à de sombres histoires de commissions. Une certitude : le capitaine Yin est tombé dans un guet-apens, victime d’assassins toujours non identifiés, ayant de bonnes raisons de le trouver gênant. Qui donc avait intérêt à se débarrasser d’un officier loyal et bien noté ? Une première piste est tout de suite apparue aux yeux des enquêteurs. C’est celle qui est privilégiée aujourd’hui. Depuis plusieurs semaines, Yin menait secrètement, à la demande de sa hiérarchie, des investigations sur de très hauts responsables de l’état-major des armées, soupçonnés d’avoir empoché des commissions sur le marché des frégates et de ses équipements annexes. Il avait en main une lettre anonyme qui accusait nommément le chef d’état-major de l’armée taïwanaise et d’autres officiers de haut rang, ceux notamment chargés de l’artillerie et des télécommunications. Selon le corbeau, ces militaires «ripoux» auraient reçu des pots-de-vin pour favoriser l’achat de canons de 76 mm italiens et de systèmes de communication israéliens. «Durant les semaines qui ont précédé sa mort, mon mari ne se sentait pas en sécurité», confie à Paris Match Li Mei Kuei, la veuve du capitaine, qui se bat aujourd’hui pour que les assassins de son époux soient retrouvés et punis. « Il se croyait surveillé. Il avait tellement peur des micros qu’il lui arrivait de communiquer avec moi avec de petits bouts de papier », ajoute-t-elle.

Les enquêteurs ont aussi exploré une deuxième piste où, là encore, le capitaine était susceptible de déranger de gros intérêts. Yin Chin Feng venait de déceler de graves défauts de conception et de fabrication dans les frégates françaises vendues à Taïwan. Pendant des semaines, il s’était plongé dans les plans et documents des navires et avait recensé 28 points défectueux. En septembre 1993, trois mois avant sa mort, l’officier s’était rendu à Paris et à Lorient, à la Direction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 (DCN) qui, avec Thomson-CSF, l’entreprise alors publique, a construit les bateaux. Au menu des discussions, après un petit tour en bateau-mouche sur la Seine, le bon déroulement de la livraison des frégates et… les fameux 28 vices de fabrication.Dernier dossier chaud dont s’occupait le capitaine Yin : les ultimes négociations concernant l’équipement des frégates en systèmes de combat, radars et artillerie. Pendant les trois jours qui ont précédé sa disparition, c’est la fièvre pour préparer ce choix de matériels et un prochain rendez-vous, crucial, avec le chef d’état-major de la marine, Chuang Ming Yao. Réunions sur réunions, coups de fil incessants, l’atmosphère est fébrile… Du côté de la marine taïwanaise, le capitaine est secondé par son subordonné, Guo Li Hen, dont le rôle dans cette affaire s’avérera primordial. Les deux hommes sont en relation étroite avec les représentants de Thomson : Alain Albessard, délégué au Japon, Lucien Romey, le patron de l’antenne à Taïwan, ainsi qu’Andrew Wang (3) – autre personnage central –, un homme d’affaires américano-taïwanais à l’épais carnet d’adresses, représentant également Siemens et Philips. A près de 80 ans, cet ancien de l’armée de l’air sert sur place d’intermédiaire, depuis une génération, aux grandes entreprises françaises et européennes.

LE LENDEMAIN DE L’ASSASSINAT,
PLUSIEURS « INTERMEDIAIRES » QUITTENT
PRECIPITAMMENT LE PAYS

Au cours de leur enquête, les policiers ont levé un coin du voile sur le stratagème mis en place pour éliminer le capitaine. Ils ont épluché son emploi du temps et les relevés des appels téléphoniques de son omniprésent adjoint. Selon son agenda, Yin avait rendez-vous ce matin du 9 décembre 19993 au Ritz Hotel de Taipei, pour rencontrer une certaine Mme Tu. Cette Allemande d’origine taïwanaise est connue pour être la représentante d’un fabricant germanique de systèmes de détection de mines. Yin est en route pour ce rendez-vous quand son adjoint Guo Li Hen l’appelle dans sa voiture. Il demande à Yin de laisser tomber la rencontre prévue avec Mme Tu pour le retrouver sur-le-champ au petit restaurant Lai Lai Food. Le piège se referme alors sur l’infortuné capitaine du vaisseau, que personne ne reverra vivant. Curieusement, dans les heures qui suivent, c’est l’effervescence dans le monde clos et secret des marchands d’armes à Taïwan. Plusieurs intermédiaires notoires sur la place quittent le pays précipitamment, comme nous le confirme le chef de la PJ de l’époque, ainsi que le délégué de Thomson, Alain Albessard, et Mme Tu. Décédé il y a quelques semaines, le représentant de la firme française avait, dit-on, des « problèmes personnels ». Dix jours plus tard, ce sera au tour d’Andrew Wang de prendre le large. Aujourd’hui recherché par la police taïwanaise et réfugié aux Etats-Unis, il avait pourtant été brièvement interrogé avant de quitter le pays (4).
Pour la veuve du capitaine Yin, le doute n’est pas permis : «Mon mari est mort à cause de l’achat des frégates. Il a dû découvrir des choses qu’il n’aurait pas dû voir, un grand scandale! Il était très honnête. Yin aimait sa patrie, son pays. Tout cela est tellement injuste.» C’est désormais au quatrième étage d’un immeuble modeste que Li Mei Kuei, jolie femme vive et enjouée, vit avec leurs deux enfants, une fille et un garçon de 22 et 20 ans. Elle en veut à l’armée d’avoir freiné les enquêtes sur le meurtre et d’avoir refusé que son époux soit enterré dans un cimetière militaire. Dans ce pays où la loi martiale n’a été supprimée qu’en 1987 et où l’armée demeure un véritable pouvoir, la jeune veuve n’hésite pas à accuser : «L’ancien adjoint de mon mari, Guo Li Hen, sait tout, les militaires aussi, mais personne ne veut parler…» Le capitaine Yin a-t-il été éliminé parce qu’il venait de mettre à jour les circuits de corruption au sommet de l’armée taïwanaise ? C’est l’hypothèse la plus vraisemblable.
Suspect numéro un, car c’est lui qui attire son supérieur dans le piège du Lai Lai Food, l’adjoint Guo Li Hen est aujourd’hui en prison, condamnée à perpétuité… mais pour une autre affaire de pots-de-vin sans rapport avec la mort tragique de son patron. Arrêté dix jours après l’assassinat du capitaine, il avait pris soin de brûler deux grands sacs de documents. Le chef de la PJ de l’époque, Yang Zu Ching, nous raconte : «Guo Li Hen est un homme très intelligent et rusé. Il a continuellement joué au chat et à la souris avec nous. » En effet, malgré les éléments qui s’accumulent contre lui, la police n’a pas réussi à trouver les preuves concrètes de son implication dans le crime. L’homme reste obstinément muet sur son rôle dans l’affaire Yin et sur l’identité des commanditaires du meurtre. Ses seuls aveux aux enquêteurs concernant Andrew Wang, l’ancien agent de Thomson, Siemens et Philips à Taïwan. Prudent, Guo a attendu le lendemain de la fuite de Wang, le 20 décembre 1993, pour parler. L’officier déchu accuse ainsi André Wong d’avoir versé des pots-de-vin à l’occasion du contrat des frégates. Lui-même aurait reçu près de 2 millions de francs (5), comme il l’avoue aux policiers.

A TAIWAN, CHRISTINE DEVIERS-JONCOUR
EST SUR TOUS LES ECRANS DE TELEVISION
Depuis six ans, les policiers taïwanais n’ont pas ménagé leur peine pour tenter d’élucider le meurtre, même si les militaires, chargés, eux, de faire la lumière sur les commissions versées à propos des frégates, gardent totalement secrètes leurs investigations. Des centaines de personnes ont été interrogées. Des missions se sont succédé en France, aux Etats-Unis, en Allemagne. En vain, faute d’une réelle coopération de la part des pays étrangers (le statut de l’île, non reconnue dans la plupart des pays, ne facilite guère les choses) et, surtout, des autorités militaires de Taipei. Le sujet reste tabou dans la petite communauté française de Taïwan. Dès que l’on prononce le mot « frégates », plus personne ne vous prend au téléphone, même pas le représentant élu au Conseil supérieur des Français à l’étranger! A Taïwan, l’affaire est relancée depuis la publication d’«Opération Bravo», le livre de Christine Deviers-Joncour. L’ancienne collaboratrice d’Alfred Sirven est sur tous les écrans de télévision, et vient de se rendre à Taipei, officiellement invitée par un candidat à l’élection présidentielle du 18 mars prochain, Li Ao, par ailleurs écrivain renommé et nominé au Prix Nobel de littérature. Elle a même rencontré la veuve du capitaine assassiné. Comme Roland Dumas, avec qui elle est renvoyée devant le tribunal correctionnel pour avoir reçu de l’argent d’Elf, Christine Deviers-Joncour tente d’esquiver les charges qui lui sont reprochées, en braquant les projecteurs sur le dossier des frégates de Taïwan. Selon sa version, les millions qu’elle aurait reçus d’Elf étaient justifiés par son travail d’influence auprès de l’ancien ministre, qui s’opposait, au départ, à la vente des frégates de l’île nationaliste. Christine Deviers-Joncour a adressé, le 12 février dernier, une lettre ouverte à la ministre de la Justice, Elisabeth Guigou. Elle y rappelle que le dossier de la vente des frégates n’est toujours pas instruit par la justice française.

(1) 2,43 milliards d'euros.
(2) 0,76 milliards d'euros.
(3) L'orthographe du nom a été modifiée pour correspondre à la graphie actuelle.
(3) Andrew Wang est actuellement introuvable.
(4) 300 000 euros.

Non-lieu : l'"affaire des frégates" s'éteint sous le sceau du secret-défense

Non-lieu : l'"affaire des frégates" s'éteint sous le sceau du secret-défense
LE MONDE 02.10.08 11h35

Donc, on ne saura pas. Quelques semaines après le réquisitoire définitif rendu par le procureur de Paris Jean-Claude Marin, qui préconisait un non-lieu général dans l'affaire des frégates de Taïwan, le juge Renaud Van Ruymbeke a signé, mercredi 1er octobre, une ordonnance mettant fin à toute l'enquête conduite depuis 1997.
Août 1991. Signature de la vente de six frégates par Thomson-CSF (devenue Thales) à Taïwan, pour 2,8 milliards de dollars.9 décembre 1993. Mort du capitaine de vaisseau taïwanais Yin Chin-feng, informé du versement de commissions occultes.7 mars 1997. Ouverture d'une information judiciaire à Paris pour "tentative d'escroquerie" contre Thomson.22 juin 2001. Ouverture d'une seconde instruction à Paris, pour "abus de biens sociaux et recel", sur des commissions versées à des Français. Elle se heurte au secret-défense opposé par les ministres des finances en juin 2001, décembre 2002 et octobre 2006, et par la DGSE en janvier 2004.3 mai et 14 juin 2004. Les juges reçoivent d'un corbeau une liste de titulaires de comptes ouverts chez Clearstream pour abriter des commissions perçues sur la vente des frégates. La liste se révélera fausse. Début de l'affaire Clearstream.
On ne saura pas donc pas s'il y a eu des rétrocommissions en France. C'était pourtant la principale hypothèse de travail qui avait conduit le parquet à saisir le juge Renaud Van Ruymbeke d'une instruction pour abus de biens sociaux après la découverte de 500 millions de dollars sur les comptes d'un intermédiaire taïwanais, Andrew Wang, qui était intervenu dans la vente des frégates. Côté français, le juge Van Ruymbeke se heurte très vite au secret- défense. Il lui est opposé à la fois sur les déclarations faites par Thomson-Thales auprès des douanes, sur les documents détenus par l'entreprise elle-même à propos de cette vente et sur les comptes dont elle dispose et qui auraient pu servir à verser des commissions. A chaque étape, le juge sollicite les ministres des finances successifs – Laurent Fabius en 2001, Francis Mer en 2002, Thierry Breton en 2006 – qui refusent d'accéder à sa demande de levée du secret-défense. A ce mur contre lequel vient buter l'enquête s'ajoute le refus des dirigeants successifs de Thomson-Thales, dont Alain Gomez, de répondre aux questions du magistrat sur la destination des commissions.
Les juges cosaisis, Renaud Van Ruymbeke et Xavière Simeoni, se trouvaient donc devant le paradoxe d'être chargés de l'instruction d'une affaire sur laquelle on les empêchait d'instruire. Côté suisse, le juge Paul Perraudin, saisi pour des faits de blanchiment, avançait un peu plus. Il était parvenu à établir qu'une partie de l'argent perçu par Andrew Wang avait permis de rémunérer un militaire taïwanais, pour un montant de 17 millions de dollars. Celui-ci, mêlé avec plusieurs officiers à d'autres affaires de corruption, a depuis été jugé et condamné dans son pays.
On ne saura pas non plus comment, pourquoi et pour qui est mort le capitaine Yin, officier taïwanais, alors qu'il s'apprêtait à révéler les noms des bénéficiaires des commissions en décembre 1993. Ce décès avait conduit l'intermédiaire Andrew Wang à prendre la fuite aux Etats-Unis. Dans l'année qui suivait cet exil, il allait bénéficier, comme l'enquête des juges français l'a montré, d'un faux passeport qui lui avait été procuré par la direction de Thales.
On ne saura pas non plus dans quelles conditions exactes Thierry Imbot, le fils de l'ancien patron de la DGSE, qui avait travaillé sur ce dossier des frégates s'est tué en tombant de sa fenêtre alors qu'il fermait les volets du nouvel appartement dans lequel il venait d'emménager à Paris. L'ex-général René Imbot avait lui-même publiquement déclaré que son fils savait des choses sur le marché des frégates.
Ces impasses successives dans lesquelles il se trouvait, avaient amené le juge Van Ruymbeke à accepter de rencontrer, à sa demande, Jean-Louis Gergorin, alors vice-président de EADS qui prétendait pouvoir lui livrer le secret des numéros de compte de Wang et les bénéficiaires français des rétrocommissions. Une curiosité qui s'est retournée contre le juge pris dans la tourmente de ce qui est devenu l'affaire Clearstream.
On ne saura pas non plus si l'ancien directeur des affaires générales d'Elf, Alfred Sirven et sa protégée de l'époque Christine Deviers-Joncour ont agi dans ce dossier notamment afin de lever les réticences de Roland Dumas, alors minist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Reste la facture financière puisque Taïwan exige aujourd'hui la rétrocession de plus d'un milliard de dollars à Thales, plus les 500 millions saisis sur le compte de Wang et pour lesquels une négociation devant un tribunal arbitral a été engagée. Si Thales devait être condamnée, ce serait au contribuable français de payer. Un montant qui pourrait être supérieur aux centaines de millions qu'a coûté l'affaire Excutive Life.
Pascale Robert-Diard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瑞士拒絕解凍汪傳浦帳戶 拉案發展對台有利

更新日期:2008/10/03 00:32
(中央社記者蔡筱穎巴黎二日專電)根據法國「新觀察家」網站報導,法國法官最近要求瑞士方面停止凍結台灣軍火商汪傳浦大約五億美元的帳戶,但遭到拒絕。
另一方面,在調查法國出售台灣拉法葉軍艦非法佣金案七年之後,本案預審法官范倫貝克昨天正式做出不起訴的裁定。
據報導,范倫貝克在書面的裁定理由中提到,不起訴的裁定開啟了台灣與法國之間的爭訟,而台灣求償五億兩千萬美元案,仲裁法庭可能判台灣勝訴。
「觀點」雜誌網站也說,這個全面的不起訴可能會使法國蒙受財政損失。
范倫貝克在裁決書中指出,這起案件有兩個部分,一是拉法葉案可能的回扣,另一部分是在達勒斯(原湯姆笙)公司提出告訴之後可能的詐欺審判。
在第一部分,檢察官一直受阻於國防機密而無法查明回扣的受益者。唯一一名被審訊的人是前湯姆笙公司的幹部戴爵,但他獲不起訴處分。
范倫貝克也說明,幾個星期前,法國司法當局要求瑞士法官停止凍結汪傳浦在瑞士的大約五億美元,然而這些資金因洗錢的訴訟程序,繼續遭到凍結。 熟悉司法的人士表示,法國法官希望在解凍之後,可以從資金的流動中找出回扣受益者的端倪,這是調查案的最後一線生機,但瑞士有他們自己的調查程序,並未接受法國的要求。
法國在一九九一年出售台灣六艘拉法葉巡防艦,估計交易佣金達五億美元。法方由湯姆笙公司出面與台灣簽訂的合約裡明言不得有佣金情事,後來爆發交易涉及佣金,台灣於是向國際商業法庭訴請仲裁賠償,求償五億兩千萬美元的金額是佣金加上十多年來的利息。
范倫貝克也陳述第二部份詐欺審判,整個案情因罪證並不充足,難以釐清。這一部份涉及湯姆笙公司控告法國前外長杜馬的情婦鍾顧夫人等涉嫌意圖詐欺。
范倫貝克在二零零六年六月坦承調查遭遇瓶頸,並在十月裁示停止預審,檢察官於是以「查無實據」提報檢察署終結本案的調查。今年七月二十二日,檢察官馬漢簽署不起訴狀,范倫貝克則於昨天裁定駁回此案的審理。971002
本則新聞由中央社提供 2008/10/03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Jean-Marie Boivin, l’Alfred Sirven de l’armement


DCNI « vend » son intermédiaire bien introduit au Luxembourg pour arracher un marché de bateaux : Jean-Marie Boivin

Sur papier à en-tête de la société Eurolux Gestion, l’ex-cadre de DCNI raconte ses missions auprès d’un ministre du Luxembourg

Jean-Marie Boivin, l’Alfred Sirven de l’armement

BATEAUX MILITAIRES / vendredi 12 septembre par Laurent Léger, Nicolas Beau

Les grands contrats de frégates, sous-marins, torpilleurs et autres bateaux militaires ont donné lieu à une sacrée évaporation d’argent, à coup de commissions distribuées dans l’opacité. Au coeur de ces secrets d’État et de ces affaires délicates dans lesquelles est cité le nom de Sarkozy, un homme mystérieux et à l’entregent important : Jean-Marie Boivin. Une sorte d’Alfred Sirven de l’armement…

Cet article a déjà été publié le 27 juin 2008.

Dans les locaux de DCN International (DCNI), chargé depuis 1991 de vendre les frégates, sous marins et autres corvettes, le personnel ne savait pas vraiment quelles pouvaient être les fonctions de Jean-Marie Boivin, arrivé en 1994 dans la maison. « Juriste ? Directeur financier ? », s’interroge une ancienne cadre de cette société. Pourtant, à DCNI, tout le monde se connaît : la boîte ne compte qu’une trentaine de salariés au démarrage, et jusqu’à 120 au début des années 2000, divisés en deux catégories bien distinctes : les ingénieurs et les commerciaux. Mais Boivin, lui, est beaucoup plus que cela, une sorte d’Alfred Sirven des grands contrats d’armement naval.

Ami de Jean-Claude Juncker et du Grand Duc du Luxembourg

On a néanmoins compris dans les couloirs de DCNI que ce personnage affable et prudent, ancien aide de camp du général Heinrich (le futur patron de la direction du renseignement militaire), se promène souvent du côté du petit État du Luxembourg. Il n’en fait pas mystère et y a même obtenu le statut de résident, ce qui ne l’empêche pas d’occuper un bel appartement près du Champ-de-Mars, à Paris. Bakchich lui a adressé à cette adresse un courrier pour avoir le privilège de s’entretenir avec lui, puis l’a joint au téléphone. Mais ce grand spécialiste des tuyauteries financières a courtoisement décliné l’invitation. Tant pis !

Le Luxembourg et Boivin, une vieille histoire… Proche du fils du banquier Lambert, un ponte de la finance dont le nom a servi d’enseigne à un établissement réputé, Boivin est au mieux avec le Premier ministre Jean-Claude Juncker, ainsi qu’avec l’ancien ministre luxembourgeois de l’Intérieur, Michel Wolter, qu’il invitera un jour à un mémorable safari en Afrique du sud. Aux frais de DCNI… Surtout, son amitié avec le Grand Duc du Luxembourg, avec qui il voyage en Suède, au Chili, au Brésil, lui sert de sauf conduit. Voire de passe-partout.

Clearstream ? Vous avez dit Clearstream ?

A DCNI, où l’on versait le plus légalement du monde de belles commissions afin de remporter les marchés internationaux, Jean Marie Boivin s’occupa brillamment de la face cachée des contrats à l’export. Il le fit pourtant via une petite société discrète, Heine, véritable boite noire des contrats de frégates des années 90.

Lorsqu’en 2000, la France signe la convention de l’OCDE interdisant le versement de commissions aux officiels étrangers, Jean-Marie Boivin arpente moins les couloirs de DCNI et prend les rênes d’autres sociétés, soit au Luxembourg (Eurolux Gestion, par exemple), soit en Irlande, en Suisse (Eurolux, tout court). Et aussi d’autres structures, en des territoires plus secrets, comme à l’île de Man. Récemment, il se serait diversifié en installant des sociétés à Maurice, qu’il visite régulièrement, ainsi que les Seychelles.

A ses côtés, un comptable, Yves Schmit, est chargé de tenir les comptes et de gérer une ribambelle de coquilles vides, Eich Gestion, Kandar, Samson, Riverbrow, Kraftwerk et tutti quanti. Pour virer l’argent des commissions et autres rétro commissions d’une société à l’autre, Boivin et Schmit se méfient des procédures classiques, type swift bancaire. « Ces deux as de la finance occulte, explique un ancien cadre de Thalès, préféraient utiliser d’autres procédures, et notamment les établissements plus discrets de compensation financière, type Clearstream ». L’information est capitale. Si Jean-Marie Boivin utilisait parfois Clearstream pour acheminer certains flux financiers, on peut comprendre pourquoi quelques électrons libres mal inspirés ont pu inventer de fabriquer de faux listings liés inspirés de cette honorable institution.

Boivin reçu à l’Elysée en 2003 par le cabinet militaire particulier de Chirac

Jean-Marie Boivin est tellement bien introduit au Luxembourg qu’on va aller le chercher pour jouer les intermédiaires dans un gros contrat de bateaux que la France cherche à refourguer aux belges, grâce à un financement luxembourgeois.

Ainsi, comme on peut le lire ci dessus, DCNI cherche à « vendre », contre 600 000 euros, les services de son ex-cadre auprès d’Armaris, la société commerciale créée en 2003 par Thales et DCN pour remplacer DCNI. Et cela marche ! Les dirigeants d’Armaris répondent positivement et mandatent Jean Marie Boivin pour une action de lobbying auprès du ministre luxembourgeois de la Défense Dans le cadre de cette mission, Boivin se rend à l’Elysée convaincre les proches de Chirac de l’utilité pour le président d’aller sur place promouvoir les bateaux français (cliquer ici pour revoir les documents publiés mercredi 25 juin par Bakchich).

Pour remplir ces brillantes missions (voir ci-dessus notre second document), Jean Marie Boivin recourt à une autre société, "Protile", créée pour cette seule mission. La vente ne se fera pas, mais les 600000 euros seront versés. De quoi payer au ministre luxembourgeois un safari en Afrique.

Puis vint le temps de la disgrâce

Avec la création en 2006 de DCNS, fusion de DCN et de Thalès, vint la mise à l’écart de notre Sirven de l’armement. Quelques temps après la création d’Armaris et la réduction conséquente des activités de DCNI, Boivin est écarté du système. On lui propose deux millions d’euros, pour solde de tout compte, mais il ne l’entend pas ainsi. Ce gourmand réclame huit à dix millions d’euros et, dépité de rien voir venir, écrit à la terre entière pour protester. Sur le mode : « Moi, qui ait servi la France, la Dcn et l’armement français ! »

Ses missives sont adressées à Matignon, alors tenu par Dominique de Villepin, et au cabinet de Nicolas Sarkozy, alors ministre de l’Intérieur. Claude Guéant et François Pérol, deux de ses plus proches collaborateurs, reçoivent les lettres de protestation. Le patron de la DCN, Jean-Marie Poimbeuf, de hauts cadres de Thales, tel Jean-Paul Perrier, le patron de l’international, reçoivent aussi ces courriers vindicatifs. Au téléphone, Boivin se fait plus menaçant et évoque ses coffres en Suisse.

Pour tenter de le raisonner, le cabinet de Sarkozy envoie à Boivin un duo d’émissaires – deux agents de la DST de l’antenne de Metz, selon nos sources. Attention, danger ! Avec les documents que cet homme de l’ombre en train de passer à la lumière a amassés dans un coffre de l’UBS à Zurich, les secrets les mieux gardés de la République pourraient être éventés
Demain, la quatrième partie de notre enquête qui concernera le sort des grands contrats d’armement, lorsque Chirac est élu chef de l’Etat en 1995 et veut reprendre la main. On verra comment des boites d’intelligence économique ont tenté de faire pression sur les intermédiaires balladuriens de l’époque précédente

http://www.bakchich.info/article4999.html

La police judiciaire cite le nom de Sarkozy dans une affaire de corruption

Un rapport de la DNIF du 5 mars 2007 évoque le rôle, en 1994, de Nicolas Sarkozy, alors ministre du Budget du gouvernement Balladur, dans la création d’une société luxembourgeoise destinée à distribuer de discrètes commissions sur des contrats d’armements
© Mor


La police judiciaire cite le nom de Sarkozy dans une affaire de corruption

VENTES D’ARMES / vendredi 12 septembre par Laurent Léger

Dans un rapport de police du 5 mars 2007, remis à deux juges d’instruction, un flic insolent écrit noir sur blanc qu’une société a été créée au Luxembourg en 1994, « avec l’aval du ministre Nicolas Sarkozy » et de « Nicolas Bazire, directeur de cabinet d’Edouard Balladur », dans le but de distribuer de discrètes commissions sur des ventes de frégates, de sous-marins et autres joujoux.

Comme Bakchich le révélait le 25 juin dernier, la justice a ouvert à Paris un dossier concernant des enquêtes effectuées par une poignée de barbouzes pour le compte de l’ancienne Direction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 devenue aujourd’hui DCNS. Des perquisitions dans les locaux de ce saint des saints de l’armement, où sont conçus et fabriqués les bateaux, frégates et autres sous-marins, et de DCN International (DCNI), sa branche commerciale d’alors, ont permis aux flics de la Division nationale des investigations financières (DNIF, un service de la direction centrale de la police judiciaire) de ramener du gros dans leurs filets : les preuves des filières de commissions distribuées par l’appareil d’État à l’occasion de la vente à l’étranger de ses frégates et ses sous-marins.

Selon les documents récupérés, deux petites sociétés, Heine et Eurolux Gestion, créées au Luxembourg sous la houlette de Jean-Marie Boivin, un ancien cadre maison à l’entregent important (contacté jeudi 11 septembre, il n’a pas souhaité répondre à nos questions) ont joué un rôle clé pour acheminer discrètement les commissions. Heine était utilisée avant la mise en place de la convention de l’OCDE, qui interdit de graisser la patte à des ministres ou fonctionnaires étrangers. Après l’entrée en vigueur de ce texte international, la structure Eurolux a été créée. « Après 2002, Eurolux a servi à contourner la mise en place de la convention OCDE de lutte contre la corruption », a expliqué l’un des mis en examen dans le dossier, comme l’a rapporté Le Monde.

Le feu vert de Nicolas Sarkozy

Les policiers ne s’y sont pas trompés et un rapport de la DNIF du 5 mars 2007, analysant ces documents, prête un rôle clé à Nicolas Sarkozy, alors ministre du budget du gouvernement d’Edouard Balladur et homme de confiance du Premier ministre. On est alors en 1994 et les équipes de Balladur se préparent à entrer en campagne. Reconnaissant à la société luxembourgeoise Heine le rôle de tuyau à commissions, les flics évoquent dans leur synthèse que Bakchich a pu consulter l’un des docs mis sous scellé : « Une chronologie fait apparaître que la création de la société Heine au deuxième semestre 1994 s’est faite après accord de Nicolas Bazire, directeur de cabinet d’Edouard Balladur, et du ministre Nicolas Sarkozy, et fait un lien entre ces faits et le financement de la campagne électorale de Monsieur Balladur pour l’élection présidentielle de 1995 ».

Traduction : Sarkozy et Bazire, alors les deux plus proches collaborateurs d’Edouard Balladur et aujourd’hui meilleurs amis du monde (Nicolas Bazire fut le témoin de mariage du président avec Carla Bruni) ont donné leur feu vert à la création par une société d’armement d’une structure planquée à l’étranger permettant la rémunération opaque d’intermédiaires et pouvant servir à la campagne électorale des balladuriens. Rien que ça.

De l’argent baladeur dont les destinataires réels restent mystérieux

Interrogé par les policiers de la DNIF le 4 juin 2008, l’ancien directeur financier de DCNI confirme : « Nicolas Bazire est d’accord pour la création de Heine, comme M. Sarkozy ». Et le cadre en question d’évoquer des paiements relatifs à la vente au Pakistan de sous-marins à l’intermédiaire Ziad Takieddine, dont Bakchich a déjà noté le rôle majeur à cette époque dans l’entourage de Balladur et de François Léotard, alors ministre de la Défense. Ce mégacontrat avec le Pakistan, d’un montant de 840 millions d’euros devait, selon la déposition de cet ex-cadre de DCNI, rapporter 4%, soit 32 millions de commissions à Takieddine, via sa société panaméenne Mercor Finance. De l’argent baladeur dont les destinataires réels restent mystérieux… Comme nous le révélions ici, l’intermédiaire jugé trop balladurien a été viré dès l’accession de Jacques Chirac à l’Elysée.

En 1997, 6,74 millions d’euros transitent par la coquille du Luxembourg

Selon les déclarations faites à la Direction générale des impôts en 1998 par DCN International, les commissions versées via la société Heine s’élèvent – pour l’année 1997 – à 6,74 millions d’euros (44 227 196 francs). Des codes indiquant les contrats concernés sont inscrits en regard des sommes mais, hormis celui de « Garoh » qui est le nom du marché de patrouilleurs vendus au Koweït en 1998, les autres restent mystérieux : « LTLS-BOA), « Modfrag » et « divers », terme explicite à défaut d’être transparent…

Mais bon, tout cela semble relever selon le parquet de Paris de sujets tout juste bon à intéresser les journalistes… mais pas les juges. Les documents figurent pourtant au dossier des magistrats Françoise Desset et Jean-Christophe Hullin : répartitions d’argent, contrats d’intermédiaires, sociétés immatriculées au pays du Grand Duc, tout y est si l’on veut bien gratter. Mais habile procédurier, le procureur de la République Jean-Claude Marin a circonscrit l’enquête à quelques barbouzes payés par DCN. Ces derniers se renseignaient tous azimuts sur l’avancement du dossier des frégates de Taiwan, sur les activités d’Alain Gomez, l’ex-patron de Thomson-CSF (devenue Thales) ou sur le décès d’un employé de la même boite, Bernard d’Escrivan, dont la mort a semble-t-il intrigué la direction de DCNI.

Mais sur les bénéficiaires réels des commissions des contrats d’armement, personne ne cherche à savoir.

http://www.bakchich.info/article4994.html

Ventes d'armes: la corruption au cœur de la République

Ventes d'armes: la corruption au cœur de la République
13 sep 2008Par
Fabrice Arfi
Fabrice Lhomme

Le financement de la campagne présidentielle d'Edouard Balladur, l'attentat de Karachi en 2002, l'aide au clan Pinochet au Chili, l'espionnage de magistrats et d'hommes politiques, l'affaire des frégates de Taiwan... Les juges Françoise Desset et Jean-Christophe Hullin, qui enquêtent sur un dossier de corruption dans le milieu de l'armement français, découvrent de nombreux éléments pouvant déboucher non pas sur une mais plusieurs affaires d'Etat. Déjà apparaissent les noms de plusieurs hommes politiques de haut rang: Nicolas Sarkozy, Brice Hortefeux, Edouard Balladur, Charles Millon... Nos révélations.

http://www.mediapart.fr/journal/france/130908/ventes-d-armes-la-corruption-au-coeur-de-la-republique

Les frégates de Taiwan, nouvelles révélations

A la santé des frégates !© Khalid

http://www.bakchich.info/article5034.html
Les frégates de Taiwan, nouvelles révélations
VENTE D’ARMES mardi, 16 septembre 2008 par Laurent Léger

La société créée au Luxembourg « avec l’autorisation de Nicolas Sarkozy », comme l’a révélé un rapport de la police judiciaire, pour transférer des commissions discrètes sur les grands contrats d’armement, a servi au moins une fois dans l’affaire des frégates de Taiwan. Récit inédit.

Comme l’a révélé Bakchich vendredi 12 septembre, le ministre du Budget Nicolas Sarkozy et le directeur de cabinet d’Edouard Balladur ont, en 1994, autorisé la création d’une bien curieuse société au Luxembourg, destinée à acheminer de belles et discrètes commissions pour le compte de la Direction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 (DCN, devenue aujourd’hui DCNS), alors principal constructeur public de bateaux militaires, et sa branche chargée de l’export (DCNI). Étonnant, de la part d’un ministre, et encore plus d’un dircab à Matignon : autant les entreprises déclaraient à l’époque aux Impôts les commissions versées à l’étranger, autant elles ne sollicitaient pas les autorités politiques pour créer de discrètes structures dans les paradis fiscaux…

Cette coquille vide, dénommée Heine, a en effet servi jusqu’à la fin des années 1990, jusqu’au moment où l’adoption puis l’entrée en vigueur, en octobre 2000, de la convention de l’OCDE interdisant la corruption d’agents étrangers, a désorganisé ce système bien huilé.

En 1997, comme le révèlent les documents versés par DCNI aux Impôts, Heine a vu passer 6,74 millions d’euros de commissions, notamment à l’occasion du marché de patrouilleurs vendus au Koweït. Et d’autres docs figurant dans le dossier des juges parisiens Françoise Desset et Jean-Christophe Hullin, qui instruisent sur une série de barbouzeries réalisées pour DCNI, révèlent que Heine a vu passer, à la fin des années 1990, la somme de 13 millions d’euros (environ 83 millions de francs) liés à l’affaire des frégates. Les millions sont passés de DCNI à Heine, qui les a redirigés vers une société de l’île de Man, Formoyle. La banque de cette dernière structure, Royal Bank of Scotland, a émis un chèque de ce montant.

Une somme rondelette de 13 millions pour l’intermédiaire Andrew Wang

A qui est destinée cette somme rondelette ? A l’intermédiaire clé de l’affaire des frégates, Andrew Wang. Cet incontournable homme d’affaires pour qui veut faire du business avec Taiwan, a été le pivot de la vente à l’île nationaliste des bateaux fabriqués par DCN et Thales (alors Thomson-CSF), un boulot qui lui a rapporté des centaines de millions de dollars. Pour lui seul ? Pour graisser la patte à quelques hommes politiques taiwanais, voire français ? Mystère. Mais à l’heure de la convention de l’OCDE, les grandes entreprises craignent que les paiements faits aux intermédiaires leur soient reprochés. Toutes mettent un terme aux contrats les liant à ces agents souvent sulfureux…

Le chèque gardé au chaud dans un coffre à Zurich

Voilà pourquoi une « indemnité résolutoire » de « terminaison des accords » – est-il écrit dans des documents saisis par les flics – d’un montant de 13 millions d’euros (dont 3 millions versés par Thales) est ainsi proposée à Andrew Wang. En échange de quoi ce dernier s’engageait à rendre les originaux des contrats, ce qu’ont fait sa femme et son fils. Un haut cadre de DCNI (qui a affirmé à Bakchich, lundi 15 septembre, n’être « au courant de rien » et « ne pas savoir »), son assistante et un ex-cadre de Thales, Jean-Claude Desjeux, dont le rôle a longtemps consisté à faire le lien avec Andrew Wang, étaient chargés de gérer cette affaire délicate. Pour l’anecdote, le chèque, au lieu d’être remis à l’intermédiaire, avait été conservé et rejoint le coffre à l’UBS de Zurich d’un protagoniste de l’affaire. « Il ne voulait pas le rendre », relate un document saisi par les flics. Sauf peut-être en échange de quelques secrètes assurances…

Après Heine, une autre société, Eurolux, a été créée dans un objectif très clair, comme l’a raconté un ancien cadre maison aux flics de la DNIF (Division nationale des investigations financières) : « Après 2002, Eurolux a servi à contourner la mise en place de la convention OCDE de lutte contre la corruption ». Voilà qui est clair.

Prière d’investiguer ailleurs…

A côté des frégates de Taiwan, affaire dans laquelle le parquet de Paris réclame un non-lieu, c’est-à-dire son enterrement, le dossier instruit par les magistrats Desset et Hullin recèle quelques perles qui, si la justice cherchait à y mettre son nez, permettraient d’en savoir plus sur les grands contrats d’armement des années 1990. Sous-marins vendus au Pakistan et au Chili, entretien et rénovation des frégates exportées en Arabie saoudite, bateaux vendus au Koweït et en Malaisie, les filières de commissions distribuées par l’appareil d’État à l’occasion de la vente à l’étranger de ses navires militaires figurent au dossier… Bakchich a publié en juin dernier une série d’articles révélant la plupart des documents saisis par la police sur ces marchés internationaux.

Depuis des années, des rumeurs de financement occulte d’hommes politiques français et de leurs campagnes électorales agitent le monde judiciaire et la presse, permettant aux fantasmes et aux affaires les plus incongrues – telle celle des faux listings de Clearstream – de se développer.
La justice pourrait faire le lit de ces fantasmes. Mais encore une fois, elle recule. Dans l’affaire liée à DCNI, le parquet de Paris a strictement délimité l’enquête aux faits de barbouzeries payées par DCNI entre 2001 et 2004. Des broutilles. Prière d’investiguer ailleurs…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糾纏不清、毀人清譽的拉法葉案 - 再論檢察官人與制度的雙面期待

2008/02/29 15:14:53
摘錄自「法律人,你為什麼不爭氣?- 法律倫理與理想的重建」 2006年11月 天下文化出版社出版
第五章 再論檢察官人與制度的雙面期待 陳長文
革命總在社會已改善,對許多人而言卻不夠快的時候發生。-美國知名作家 湯瑪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
在前一章中,透過具體案例,指出了我個人及社會輿論對檢察官的觀感後,接下來我要談的是,對檢察系統的「人的期待」與「制度的期待」。
首先,在人的期待方面。
二○○六年一月間,我應檢察官協會之邀,以「假如我是檢察官」為題發表演講。在演講中,我以「檢察官的品第選擇」做為講述的中心理念,將檢察官區分為「下品」與「上品」兩個品第,來問問到場聽講的檢察官們,打算當個什麼樣的檢察官?
下品檢察官有兩種
所謂「下品」者,有兩種類型,其一乃指以案索賄、貪瀆不法的檢察官。這些人比諸市井間怙惡之徒猶甚可惡,因為他們掌握公權力,官兵兼強盜,對社會危禍甚鉅。可惜的是,檢察系統裡面,卻確然存在這種下品檢察官。
對這些人,我沒有什麼好特別評論的,繩之以法、嚴為制裁,如是而已。但從這些人身上,可以延伸出來一個大哉問:其他沒有同流合汙的檢察官,是否有道德勇氣大義滅親、訴辦同僚?須知這個世界上,最不可以鄉愿的就是檢察官,訴追不法、伸張正義,是不能區分對象的。
其二指的是受政治力左右、瀆怠執法的檢察官。這些人把「追訴不法」的天職,當作交換上級長官關愛眼神,以便平步青雲的籌碼。在政治力的影響下,將該起訴的案件擱置不訴,推拖消磨,尤有甚者,甚至輕率的以不起訴了結。
在高捷、國安密帳、航發會案等諸多涉及政務官乃至於國家元首的不法案件上,檢察機關消極無力,跟著媒體辦案的蹣跚窘態畢露;其又或輕率的起訴。例如,在拉法葉案中,當國家元首作出「動搖國本也要徹查」的政治宣示,在證據不充分的狀態下,即羈押、起訴若干將領軍官,結果懸案數年,連一審判決都尚未作出,如果將來這些人被判無罪,將心比心,如何對他們被毀的聲譽交代呢?
糾纏不清、毀人清譽的拉法葉案
其中,我對拉法葉案的感觸尤深。
二○○六年七月,筆者曾被檢察官以證人身分,就郭姓退役軍官貪瀆案傳喚。檢察官問我協助軍方與法方簽訂合約過程中,是否聽聞過佣金、以及採購金額有無浮報等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反映一般人對律師角色的誤解。事實上,律師秉其法律知識,協助客戶擬訂合約、保障權益,這是律師的專業職責,但律師不是議價專家,更不是當事人(政府官員)。換言之,採購金額如何訂定、實際上有無佣金給付、買賣標的物是否妥適等問題,律師沒有那樣的專業、需要及正當性去過問。法律與採購是不同的專業,如果關於採購金額、採購決策的問題,我「答得出來」,就表示我是個未堅守專業本分的律師。
其實,包括拉法葉等軍購案,在我協助軍方採購國防武器的合約中,我都堅定的將排佣條款明白訂入合約中,而國防部也明令禁止支付佣金。這部分連檢察官也肯定,幸好當初合約中訂有排佣條款,讓海軍現在可以據以在法國打仲裁官司,向法方索償。
如果拉法葉案確有龐大佣金存在,我只能說對法國大企業喪失倫理道德並違約感到失望,以及為法國人感到可恥,因為法方毫無保留的同意排佣條款,居然還讓這種事情發生。法方更可恥的是,竟然還可以找出許多似是而非的理由,不交還佣金。
台灣如真有人收取佣金,就該嚴懲,即使官員並無收受佣金,但如確有巨額佣金支付而顯示出法方浮報價格,則表示台灣在涉外採購專業人員的培養、價格評估與資訊掌握上,均有不足,才會讓法方不合理的索價。如果過去軍購案中,政府由於未能確切掌握價格而蒙損失,政府現在有沒有培訓出專門處理涉外業務的專業人才?是否擁有足夠資訊去分析、計算涉外採購案的合理金額?類似拉法葉艦採購案的情況,能否不再發生呢? 
每遇選舉,才從蛇簍探頭
另一方面,拉法葉案時封凍時解凍,平常時可以一擱再擱、不聞不問,但臨到選舉,主政者「再度」宣示「徹查決心」,吹起舞蛇曲時,拉法葉案才會再度「暫時解凍」,從蛇簍裡探出頭來搖頭擺尾一番。
若說中間檢察機關沒有「承命配合」,隨蛇曲而舞,那時機也太過巧合。而我被約談的時間背景,正值北高市長選舉期間。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外界不免有「why now」的問號,但我倒是覺得「why not」。該查的,就快點查吧!如果「這次」檢察官是玩真的,就請專心一意的查下去吧,一個被主政者再三宣示「不惜動搖國本也要查」的案子,都換了好幾個檢察官了,每個經辦的檢察官,案子沒查出來,倒是一個個升官去了。讓拉法葉案永遠原地踏步,只停留在宣示的層次,檢察機關難道不需為自己的「無能」,向被枉法羈押以及案件糾纏多年的將領們負責嗎?我特別為像雷學明等一生忠直的將軍抱屈,以我對這些將軍的認識,他們絕不可能在拉案中不法牟私。拉法葉案查得不清不楚的結果,讓他們蒙受了極大的羞辱。這名譽之侵,檢察官們賠得起嗎?
讓我們回到檢察官的品第問題繼續討論,第二類型的檢察官(受政治力影響而濫權或瀆怠執法的檢察官),行為「表面」上似不若第一類型的檢察官(貪汙納賄)之惡婪,但究其對國家社會所造成的損害,實則未必亞於他們。第二類型的檢察官透過消極不作為,坐任高官毀法貪贓,對國家社會往往貽禍更鉅。此外,究其實,二者只不過所貪者不同,第一類檢察官貪的是「特定的」財物之賄,而第二類檢察官貪的是「不特定的」的官位之賄,亦即期待自己的「政治配合」表現能得青睞,而獲到拔擢。
所謂上品檢察官
至於所謂「上品」者,鐵面無私、以平常心執法的檢察官是也。這些人忠於正義,堅守法律,不受個人利益與政治力的影響左右,不為五斗米折腰,不受晉官的誘引,可謂當前社會最需要的檢察官。這樣的檢察官所在多有,只是在過去檢察體系,特別是升遷考評被政治黑手介入甚深的時代,「堅持正義」的同時,往往得有「仕途不順」的心理準備。
在這兩個品第之間,檢察官該作出什麼樣的選擇呢?倘若在二十年前的威權政治時代,與威權對抗或有牢獄乃至於性命之憂,其有「政治抗拒的不可能」,也許因此檢察官「迫不得已」選擇為政治服務,這還能理解。然而現已是民主時代,檢察官在重重的制度保障之下,就算不配合主政者意志,無憂牢獄,也無慮性命,連工作也不至於不保,至多只是「不得升遷」,檢察官要「抗拒政治」是完全可能的,若仍淪為政治統治工具,那就不可原諒了!特別是,最近包括「檢察總長應經國會同意」的法制改造,使檢察官的獨立性大增,檢察官更應該勇敢的向政治壓力說不!
甚至,在威權時代,檢察官承受極大政治壓力的時候,台灣還曾出過一位「奉命不上訴」的檢察官,留為美談(剛好與在拉法葉案中「奉命起訴」的檢察官們,形成強烈對比)。

法國正式簽署 不起訴拉法葉案

法國正式簽署 不起訴拉法葉案
【中央社╱巴黎六日專電】
2008.08.06 08:52 pm

法國軍售台灣六艘拉法葉艦佣金案,在法國因為國防機密無法解密,而使司法正式簽署不起訴,為這個案子正式劃下句點,對於台灣在國際商業仲裁法庭的仲裁案是否會有影響,還有待觀察。
「費加洛報」今天指出,法國檢察官馬漢已正式簽署不起訴的訴狀,因為在負責金融領域的兩位檢察官范倫貝克和西昧歐尼的文件中指出,預審期間無法證明有後續的佣金流向某些人士。
巴黎法院也證實七月二十二日檢察官馬漢簽署不起訴狀,因為兩位檢察官的調查不足以證明佣金的受益者。
檢察官認為,由湯姆笙公司控告席文、鍾古夫人等涉及意圖詐欺不明顯,在要求解除此一事件有關海關文件的機密連續遭到拒絕,檢察官范倫貝克在二零零六年六月承認調查遇到瓶頸,並在十月下達停止預審指示。
至於結案會不會影響到台灣要求的國際仲裁呢?二零零一年,台灣已向國際商業仲裁法庭要求改名為達勒斯的湯姆笙公司歸還八億美元,這一仲裁程序一直在進行當中,但宣判的日期至今未定。
達勒斯的律師對於涉入拉法葉案的人士將獲不起訴的結果感到憂心,訴狀的細節將於近期交給與此案有關的各方。對於這個案子的原告達勒斯而言,在法官宣告此案結束前,將會要求法官重新調查。
【2008/08/06 中央社】@ http://udn.com/

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

拉法葉事件(6):湮滅證據與證人之死

紅柿(Andy Chang)

拉法葉案的調查,有一點像給流浪漢洗澡一樣;越擦,污垢越多;洗也洗不掉一身屍臭,找也找不出真相。自從尹清楓被害以後海軍一貫採取不合作與湮沒證據的態度。國民黨高層也屢次明裏暗裏妨礙政府的調查。許多關健人物都矢口否認。

2005年12月30日的新聞報導說,檢察總長吳英昭已經向瑞士法廷提出申請,說明台灣方面不可能於年底31日以前向法廷提出要求取回拉法葉案的違法佣金的訴訟。本來瑞士法廷說,年底以前台灣不提訴則被凍結的汪傳浦帳簿將於二月底就要解凍。果真如此,汪傳浦將會立即把所有的錢領出又匯到別的戶頭裡。台灣方面索回違法佣金的努力將會完全失敗。

吳英昭說,提訴遲延的原因是資料的翻譯遲延,來不及分析。台灣方面為甚麼不及早翻譯呢?因為國民黨抗議說,瑞士法廷送來的資料,三合一選舉之前不得開箱。陳水扁受到國民黨的壓力乃同意投票前不開箱翻譯文件。台灣人被A的錢我們不能要回來,因為國民黨妨礙調查真相,也是因為陳水扁沒有勇氣。

自從尹清楓被害以後,尹案和拉案的調查遭到多次國民黨和軍部的妨礙;也發生了很多不可思議的證人死亡案件。國際間的醜聞很多,可是像拉案和尹案這樣,高層參與到湮滅證據,證人離奇死亡;這樣的醜聞全世界獨一無二。在這一章裡我要列舉出拉案和尹案中的湮滅證據,和證人離奇死亡的事實做一次綜合報告。這些案件的資料,大部份是來自東森電子新聞,和其他報紙的資料,以及莊必聖的「台灣巴黎連線」的資料去調閱法國和英國的報導。

◎尹清楓被害

大規模的湮滅證據,從1993年12月9日尹清楓被害那時就已經開始了。尹清楓的屍體是被蘇澳漁民發現的。蘇澳的地方法院鑑定尹上校的死因為「溺死」。後來經過三軍總院的解剖才發現;屍體的肺部沒有積水,「頸部和身體有多處瘀血撲傷痕跡」。這時才把尹上校的死因變更為「他殺」。報導又說,從尹清楓的寢室壁縫裡發現一個信封的資料和第二個錄音帶。但後來「監察院的命案彈劾文」卻說,是從尹員的辦公室壁縫裡發現的。這些資料被帶走以後,它的去處,分析的結果都沒有公開。更離奇的是被海軍收押的錄音帶裡發現,部份被人神祕消磁。這當然是「海軍總部,或是軍法處裡有人企圖湮滅證據」。這到底是誰做的?是一個人或多數人做的?海總沒法說清楚。

監察委員馬以工為首的特調小組,要求海軍總部交出通信站監錄的通話錄音帶。發現海總的通話記錄「部份消失」。報導說,依保密的規定,海總必須將所有外面打來的電話全部記錄下來,而且必須保存三十天。但是尹案發生那一天前後的通話記錄卻「意外地」消失,而海總也提不出說明。

尹清楓的辦公室與寢室被搜索,海總帶走許多證物。但後來發現搜取的部份衣物資料等不翼而飛。調查說,海總進入調查的前一天晚上,郭力恆拿出兩大袋的資料,到八里海濱燒掉。這是郭力恆的同居人張秋錦作證的。另外尹清楓的妻子也發現他們在高雄的住處,與她的辦公室都有明顯的被不明人物搜索的痕跡。

據說尹清楓的祕書官王萬瑩少尉是「聽過尹清楓蒐集的錄音帶」的證人之一。可是尹案調查開始之後很快就被調到別的單位;如調查處,軍法局,軍法監獄等。她的消息從社會面消失了。有人說這是為了保護她的安全;也有人說是要她封口不作證。據說她已經昇官到少校。

◎易姓中校與李鎧少將之死

尹清楓被害後馬上從台灣逃到外國的一位易姓中校,後來回到台灣並且同意特調小組的審問。可是他回國以後卻傳出,易中校於1994年7月25日在三軍總院因「急性虐疾」不幸死亡。外傳是有人在他的注射液裡加入毒物。

同年(1994年11月10日)另外一個被媒體傳說尹案的重要關係人物的李鎧海軍少將,在他的金門島烏邱守防指揮部的寢室裡,被人發現身亡。據說是李少將舉鎗自殺。

◎楊以禮之死

1996年11月1日中午,加拿大蒙特婁的警察發現楊以禮(二十歲)的屍體。警察在浴室裡發現他的頭一半浸在水裡;浴缸裡有支一百一十伏特的吹風機,還插在電源。解剖發現他的右臉頰有一道九公分長的瘀痕,腿上和右腳踝也有瘀痕。楊以禮是尹清楓妹妹的兒子,當時是在麥吉爾大學留學中。儘管死者家屬抗議,警察還是以意外死結案。

據楊母說,楊以禮和舅舅尹清楓很親近,兩人曾在巴黎相會。楊母說;楊以禮在巴黎時,尹清楓曾將有關拉法葉艦售台的檔案資料交給他,托他代為保管。但是加拿大警察的調查並未發現任何關拉案的資料。

還有,以前曾經報導過的台北敦化北路的法國銀行的柯姓職員,於1996年底在銀行外邊的人行道上被發現他的墜落屍體。

◎鐵利‧安博(Thierry Imbot)

2000年10月10日,警察在巴黎的高級住宅區的中院裡發現鐵利‧安博的墜落屍體。安博本來是在法國情報局任職,從台灣調回本國之後1993年辦退休。以後當南菲剛果的同濟會的顧問。

安博於1991年從美國調到台北服務(形同降職,因為有人認為他與美國人太親近了);所以他對於當時進行中的「喝采行動」很熟悉。1993年他被調回本國之後退休。2000年法國對拉法葉案的調查衍生到外交部長杜馬收億爾富和鍾古夫人賄賂的審判。安博本來就是予定把當時他在台灣所得到的拉案資料供給巴黎的新聞記者。警察的調查說,他的死因是「關閉窗門時,被突來的強風吹落死亡」。可是死亡時刻是晚上十一點多,而且他的住處並沒有點燈。如果說他在強風吹襲時黑暗中關窗是難於置信的。

還有一件可疑點是他在死亡之前幾日已向一家銀行寫信說;幾天內會從南菲剛果匯入7500萬菲幣的錢,他要求銀行的經理將此筆錢妥善存進他的戶頭裡。好像他早已料到可能會被人暗殺似的。

◎阿貝沙(Jean-Claude Albessard)

阿貝沙是湯姆笙公司的亞洲代表。尹清楓被害時,報導盛傳阿貝沙也在現場。尹清楓被害的第二天10日下午他就匆匆離台回到日本;以後他沒有訪問過台灣。

報紙說,阿貝沙於2003年3月在日本「因罹患癌症」死亡。當時的台灣報紙說,在阿貝沙辦公室椅子底下發現強力的放射性物質。死因是過度曝露在放射性物質而引起的白血病。可是日本警察並沒有發表任何報告;倒是法國與英國的新聞有報導一些。

台灣的新聞還報導說,2000年的一年當中,有一個「與席文和汪傳浦的洗錢有關」的人物,在南菲的一場離奇車禍中死亡。而後不久,另外一個有關人物也在一場車禍中死亡。

◎摩里森(Jaques Morrison)

2001年5月18日,在巴黎郊外的高級住宅區裡發現,住在五樓的摩里森(66歲)墜死在後院。摩里森是湯姆笙公司負責契約技術部分的專家。他在(1989年4月)喝采行動的初期與另外一個專家艾格蘭(Aigrain)技術顧問訪問台灣進行遊說。喝采行動正式簽字以後他在高雄駐留幾年,幫助台灣海軍在拉法葉艦上按裝武裝設備。

據法國的證人說,摩里森是一個技術專家,為人慎重而且沈默寡言。但摩里森自從高雄回到法國之後變成極端的被害恐怖症,也有服用抗鬱藥。據說他曾經向朋友說過:「我是拉法葉事件的唯一生存證人;被人暗算的可能性非常高」。

報導說,另外一個湯姆笙公司的技術總顧問,艾格蘭(Pierre Aigrain)教授,於2002年10月30日在法國迦爾雪醫院(L’Hospital de Garches)死亡。據說死因是自然死。法國的法廷沒有召喚過他。

◎席文(Alfred Sirven)

席文是喝采行動裡主持C線遊說(劉莉莉和艾德門關)的主要人物。因為喝采行動簽約之後湯姆笙公司拒絕支付「原訂的」佣金給他,所以他告發湯姆笙公司而且兩度勝訴。後來湯姆笙反告他,而且檢方追查他存放在日內瓦的巨額億爾富公司的遊說資金。於是1999年他就逃亡到菲律賓。後來2001年被捉遣送回國受審。2003年11月被判五年有期徒刑,經過上訴之後被假釋。報紙說2005年2月13日席文在他的諾曼第居所裡心臟麻痺死亡。

2001年被遣送回國受審時,席文曾經放話說;「如果說出真相,足夠顛覆共和國(法國)二十次以上」。可是受審時席文卻保持沉默,連關係人物的名字也沒有供述。這是為甚麼?他的死亡是自然的嗎?

2000年法國追查拉法葉弊案,重要證人安博和摩里森等人相繼離奇墜樓死亡。這些謎案真會令人毛骨悚然。在法國相繼發生死亡而且都沒有結案。有些「竹聯幫的註冊商標」式的墜樓死亡,在日本有人被放射性物質致死,在南菲有車禍,還有在加拿大的浴缸裡離奇死亡。這些案件分佈在世界各國;暗示著台灣的某些人,與法國的某些高層與祕密組織有關連,使人覺得很不舒服。

◎台灣司法部的審問關係人物

在台灣,這幾年來的調查和法廷審問都處於停頓狀態。政府說要等到瑞士法廷送來的汪傳浦帳戶資料分析完成之後才能開始傳訊關係人物。這個作業到現還沒完,何時開廷也不知道。陳水扁曾經宣佈;拉案與尹案一定要徹底調查,但是國民黨方面的壓力非常強大;我們不知道政府的調查會有多少結果,更不能予測結論的真實性。

(待續)

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正義裁決 還我公道(溫紳/伯恩報導)


享譽全球的瑞士銀行(UBS)在二○○一年初檢視外國鉅額存款之帳戶時,查覺英文名字為「Andrew Wang」的汪傳浦戶頭內有異常資金流動,基於這位台灣客戶已開戶逾十年的情誼,遂好意私下告知對方:已被司法部門鎖定為疑似洗錢帳戶的「臭魚」(暗示已發出腥味而受到注意),希望他將鉅款提領,俾免受到當局盤查之虞。

被法國軍火業稱為「Shampoo」(「傳浦」英文發音類似洗髮精,而且,他將軍售台灣拉法葉艦之售價運作浮報卅億法郎以上,手法也極像泡沫吹脹之Shampoo功能),事實上,瑞士銀行對這位源源不斷從法國匯入鉅款的軍火商至為禮遇,譬如:伯恩當局曾對他持台灣護照在歐洲辦理入境簽證時,希望他遵照規定返回台北向瑞士代表處申請,結果,汪傳浦聞訊至為不快,乾脆電召瑞士銀行派人到巴黎與他接頭,銀行對大戶吩咐不敢怠慢,馬上派遣主管去賠不是。所以,當瑞士當局獲悉汪戶頭成為「臭魚」後,立即知會他提款;但因汪本人不便進入瑞士,於是透過其子汪家興(BrunoWang)名義在瑞士信貸等銀行開戶,然後自其瑞士銀行轉帳至家族名下帳戶。


據瑞士金融監控委員會EBK查獲的六家十二個佣金帳戶顯示,汪家興及汪葉秀貞(汪傳浦妻)之銀行開戶不僅蘇黎世而已,連南方毗鄰義大利邊界的盧加諾(LUGANO),夾在瑞士與奧地利之間的列支敦斯登侯國,乃至於德、荷、比三國包圍的盧森堡之全歐洲「洗錢天堂」,汪傳浦都五鬼搬運地將大筆瑞士銀行的佣金轉存入並非其名下帳戶,今年三月間還在加勒比海的開曼群島查出汪有億元美金定存。


不過,汪傳浦長子汪家興畢竟不是洗錢高手,所以,他在瑞士信貸銀行子公司羅伊銀行(LEU BANK)申請了特大號保險箱,收藏各式各樣帳冊與文件。結果,由於每天進出保險庫作帳,引發保全公司人員懷疑其不尋常形跡,於是向銀行高層反映,馬上受到EBK之側目而凍結。汪傳浦被迫委任瑞士律師出面解釋,除祭出他夫妻倆是慈濟功德會榮譽董事而不可能涉足非法洗錢之說詞外,並還具狀控告報紙與檢方違反「銀行保密法」(汪之佣金帳戶於二○○一年四月間凍結,媒體則於同年六月十八日首先披露而備受全球注目)。


但是,瑞士檢方對於汪傳浦翻來覆去的自圓其說,如一開始聲稱是經營成衣賺到大錢,繼而炒地產致富,乃至於幫法國億而富ELF代管,最近甚且還據傳該筆款項是準備蒐購台灣中船民營化之三成的股權準備金……等;殊不料這些解釋都不敵法國審理拉法葉艦弊案之范倫貝克檢察官證詞,以及台灣高檢署早在兩年前便透過伯恩代表處所推動的「司法互助合作」,於是在罪證確鑿下,瑞士當局終於選擇正義裁決,還台灣一個遲來的公道。 (08/12/2003 China Times )
「拉案」求刑對象意猶未盡

刻已「請辭待命」的檢察總長吳英昭,早已基於個人生涯規劃而主動向總統表態;唯新提名的人選謝文定未獲立院同意導致吳英昭就像前省長宋楚瑜之際遇!不過,基於偵辦「拉法葉艦佣金弊案」刻已進入收網階段,肩負全責的檢察總長若在此一關鍵時刻求去成功,非但會使特調小組予外界有陣前換將之慮,甚且也會使宣示「不惜動搖國本」辦到底的阿扁可能感到難堪不已。

所幸,特調小組自去年十一月取回汪傳浦家族佣金資料檢視後,已查覺發現法國湯姆笙公司支付大筆佣金給予汪傳浦等人。其中汪自十六年前在瑞士以威京群島Euromax Ltd.公司、以及在加勒比海的開曼群島用Kikenny投資公司名義開設佣金帳戶後,遂於海軍在 九月廿六日(一九九一年)對法匯出七億五千四百多萬美元之頭期款後,經手的湯姆笙公司便馬上給付汪傳浦一億四千多萬美元佣金,折合約為百分之十八點六九回扣。據暸解,檢方依證據追查顯示: Euromax Ltd帳戶自一九九二年十月至隔年九月,前後又匯出一億兩千多萬美元到盧森堡等第三國,其中有一千七百多萬美元佣金係匯入郭力恆兄弟帳戶(疑似計畫行賄軍方),其餘佣金流向則尚待解構( 曾有立委指控四千萬美元匯回台灣「打點」將領,另有六千萬美元則係在海外給付「有功」的前朝黨政高層)。

後來在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廿一日 又在瑞士加開Middleburry公司帳戶,配合原來已有之前述兩家户頭,另外還有威京群島Bucellatie International公司(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七日)、及Sableman International公司(一九九四年十月十八日)持續收取鉅額佣金回扣。這些汪傳浦以不同名義在瑞士等地開立的佣金帳户,幾乎全與台灣對法各有關的軍事採購「關係匪淺」,總計自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八年間,汪家全家族六人及郭力恆兄弟的佣金帳戶內,初步估計自拉法葉艦案收取五億兩千萬美元以上的回扣,如加上被凍結後的銀行孳息,刻已累計到六億三千三百餘萬美元之鉅,全藏慝於汪家名下帳戶內(累計查扣三十三個汪傳浦與郭力恒兄弟相關帳戶,內有六億三千三百二十五萬餘元美金,其中汪之長子汪家興的名下有二十個帳戶,約五億二千六百五十餘萬美元;汪的公司名義有七個帳戶,約一千三百二十餘萬美元;汪妻葉秀貞、及子女汪家興、汪家明、汪家勇、 汪 君玲等人聯名之帳戶共四個,約六千八百八十餘萬美元,另有兩個帳戶為郭問天、郭力恆兄弟所有,其餘之帳戶則為洗錢所用之「過水」帳戶),據瞭解: 汪傳浦甚且利用金融業對沖互匯方式進行洗錢,洗錢帳戶除瑞士外,還有德、義、法、盧森堡及列支敦斯登等歐洲,另於中美洲加勒比海的開曼、威京群島等地也都有佣金帳戶,每筆至少都經過五回合以上的細膩程序,熟知境外資金「斷點」的追查盲點進行漂白洗錢,完全是經過高人指點的洗錢手法。

對於「拉案」的不法佣金,特調小組在偵結告一段落後,對被告郭力恆、郭問天兄弟與汪傳浦家族,總計八人全依「貪汙治罪條例」起訴,其中汪傳浦被具體求處無期徒刑,汪妻葉秀貞求處徒刑十六年,汪之長子汪家興求刑十四年,次子汪家勇、三子汪家明、及長女 汪 君玲也被分別求刑各十一年(妻小累計達六十三年)。郭力恆被求處二十年,其兄郭問天則因坦承犯行並簽立「切結書」同意繳回不法所得兩千萬美元,遂使檢察官僅予求處徒刑三年六月。

在這波「收網」式的具體求刑起訴過程中,職司檢察總長寶座者係由總統直接任命而並未與內閣改組時之法務部長共進退,所以,上一任的總長盧仁發便是延續國民黨到前年才「屆齡退休」,可見此職位是跨黨派的「鐵飯碗」;除非總統撤換,否則循例是可以幹到退休之職務!尤其是阿扁所成立的「特調小組」,從最早銜命辦案的洪威華、郭文東以迄目前之羅榮乾、蔡秋明,雖係隸屬高檢署系統,但實際上都是直接向檢察總長負責,然後再向總統報告,完全沒有透過行政體系內的法務部長或行政院長、司法院長等相關管道。因此,「拉案」的偵辦層級,撇開基層辦案之「特調小組」臨時編組檢調成員,依例是甴檢察總長完全承擔成敗責任,否則便可推卸責任給總統「善後」!

以目前之最新「拉案」發展觀察,「特調小組」雖已對汪傳浦等八位涉案者提出具體之求刑起訴,堪稱是石破天驚的斬獲發展。但因過去被求刑十四年的雷學明等人也反控並索賠廿億「名譽損失」,顯示對方決未就此罷休!所以,不管是特調小組在遭到反撲,彷彿「拉案」前途未卜,同時也讓關心此案是否向上發展的國人有著意猶未盡之憾,則特調小組必須審慎因應外界共同的期許與企盼,檢察總長尤其更該及早在立院通過新人選,俾免讓朝野大失所望。
(01/10/2006 )
法售台軍火帳戶凍結

--------------------------------------------------------------------------------

27日11:13東方軍事


7月初,瑞士法語區大報《時報》報導,瑞士蘇黎世信貸銀行和雷歐銀行,凍結了兩個與10年前法國售台“拉法耶”級軍艦案有關、總額高達2.5億瑞士法郎的黑金帳戶。 迄今為止,在瑞士多家銀行發現的與該案相關的黑錢總額已接近4億瑞郎(約2.3億美元) 。瑞士司法部門日前已受理此案,並正加緊調查。

神秘的開戶人


今年3月,一個自稱從台灣旅居歐洲的時裝設計師,用布魯諾汪的名字到瑞士信貸蘇黎世銀行開戶。 他說自己做生意賺了錢,準備存進幾百萬美元。 4月,銀行發現此人突然向其新帳戶匯入了1.4億多美元,而不是他原來所說的幾百萬。 因數額太大,瑞士信貸懷疑可能涉及不法資金來源,遂就此詢問開戶人。 布魯諾汪此時慌忙改口,稱這筆錢是他母親的,其母出身豪門,最近在台灣變賣了多處房地產,才獲得這大筆款項。 對變換花招洗錢頗具經驗的瑞士信貸銀行,立即決定對該客戶的資料進行網上查詢,並報請蘇黎世地方檢察署國際洗錢防范小組予以協助。

“拉法耶賄金案”添新情節


蘇黎世地檢署與瑞士兩家銀行的聯合調查結果出乎意料。 布魯諾汪的父親名叫汪傳浦(外文名安德魯汪)。 在進一步調查後,調查人員驚呆了! 原來,汪傳浦竟是台灣警方通緝的對象,還是國際刑警組織通緝的在逃犯!

深入調查顯示,早在1998年3月,九十年代初曾任法國外長的羅朗·迪馬就供稱,他當年曾將法售台軍艦合同簽署後所得高達10億瑞郎的佣金,分別送給法國和台灣的當政人士。 而台灣方面經手這筆佣金的,正是該合同的牽線人汪傳浦。 而汪僅向台海軍“上校”郭力恆(現在台在押)一人即行賄了950萬元,這也是汪傳浦後來東窗事發、逃避異域的重要原因。

蘇黎世地檢署於是認定,汪傳浦之子佈魯諾汪在瑞士信貸和雷歐銀行的兩個帳戶上的巨額存款,與法售台“拉法耶”級軍艦佣金案有關,因而決定將它們凍結。 “汪家”在大號保險箱內存放的文件,現已移交瑞士司法部門處理。 人們紛紛猜測,這一大箱文件大概會給多年來疑云密布,一時幾乎無從下手的“拉法耶賄金舞弊案”提供新的證據。

汪傳浦何許人


汪傳浦出生於1928年12月25日,畢業於台灣政大西語系,早年曾在台空軍服役,後從事軍火交易。 九十年代初法售台軍艦期間任法國湯姆遜集團駐台代表。 1993年12月20日,在台灣海軍上校尹清楓斃命,其屍體解剖證實為謀殺之後次日,汪傳浦夫婦倉促逃離台灣。 其後,他經法國逃至美國加州,在那裡經營鑽石珠寶生意,還開設了電子和通訊器材公司,並創辦了一家規模不小的網絡公司。 有人說,汪傳浦在加州的豪宅價值數百萬美元,出入以高級轎車代步。 汪傳浦之妻名汪葉秀貞,他們有三子一女。

今年3月底,法國前外長迪馬的情婦榮古爾夫人在瑞士銀行所存3800萬法郎佣金被查扣,這使同樣在瑞士存有巨款且心懷鬼胎的汪傳浦十分恐慌,遂指使其子將1.5億美元黑錢從瑞士聯合銀行取出轉存。

2000年9月,國際刑警組織就以殺人和行賄等項指控,發布了對汪傳浦的國際“紅色通緝令”。 人們不禁要問,既然警方對汪在美國加州的落腳點瞭如指掌,汪傳浦為何至今仍逍遙法外? 據說是因汪傳浦已於1994年取得美國綠卡,除非台灣警方將對其通緝令改為“殺人罪”,美國聯邦調查局才有可能出面協助,將汪逮捕歸案。

另有消息稱,法國湯姆遜集團高層人士曾指證,汪傳浦本人共經手了30億法郎(相當於當時的5億美元)的佣金。 而目前瑞士的兩家銀行也只發現了1.5億美元,僅佔5億美元的不到三成。 除去已“露餡”的以外,目前至少還有半數以上的賄金去向不明,有待依靠國際合作,共同查個水落石出。

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拉艦弊案佣金返還請求 我已列出追討金額【中央社】2006/02/25 21:46

偵辦拉法葉軍購弊案的特調小組晚間證實,已提列出準備追討的非法佣金金額,且追討對象不只汪傳浦一人,整份訴訟狀厚達七十頁,但敏感細節及款項額度不便透露,正式的索款訴訟報告還待最後定稿,因訴訟程序日後在瑞士進行,我方也正研究瑞士國內法相關細節。
檢察總長吳英昭接受中央社記者詢問時表示,特調小組去年取得瑞士提供給台灣的司法互助資料後,即調集大批人力翻譯,參與特調小組的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蔡秋明過濾完瑞士的資料後,已完成一份厚達七十頁的索款訴訟報告,其中詳列中華民國擬追討的非法佣金額度、追款對象,以及汪傳浦等人所涉的不法事由。
特調小組表示,由於索款訴訟程序都是瑞士國內的民事法律訴訟,因此這份報告先在今年農曆年前交給我方在瑞士當地委託的律師研究,律師又建議我方增補一些資料,特調小組在補齊另外七頁資料後,正與律師研究後續程序,正式訴狀將以法文版交給瑞士司法部,至於國人關心的追討金額、對象,特調小組不願透露。
特調小組今年初根據瑞士司法互助資料,過濾發現,台灣政府當初每次支付購艦費用時,都恰好有約百分之十八的金額進入汪傳浦家族帳戶,檢調懷疑這就是佣金,根據瑞士政府資料,汪傳浦及其家人在瑞士銀行帳戶被凍結的資產高達九億瑞郎 (約新台幣二百三十億元),扣除汪傳浦私人合法資產,我方擬追討的金額應相當可觀。
特調小組指出,未來我國向瑞士法院求償官司可能耗時三至五年,屆時還可能必須前往法國、盧森堡等相關國家訴請司法協助,日程難料,此外,海外訴訟相關律師費初估可能超過新台幣一億元,需要法務部提撥預算經費支應。
高興宇/台北報導

 偵辦海軍上校尹清楓命案專案小組在追查多年後,認為全案是一個龐大的犯罪集團所為,集團成員包括現役軍官、退役軍官及軍火商人;警方認為軍方專案小組已掌握此一犯罪組織,但因牽涉到情報機關的情治人員,軍方有所顧忌。

 警方說,在香港落網的單亦誠,涉及近百億元的獵雷艦購案,而軍方在調查後顯示,民國七十六年海軍在向西德採購獵雷艦過程中,因有退休將領介入行賄,並企圖利誘周姓軍方人員,向當時的參謀總長郝柏村遊說批准,郝柏村發現弊端大為震怒,令海軍停止採購。但這項採購案在中斷一陣子後又持續進行,且付出的金額為澳洲及新加坡採購同型軍艦的五倍以上。

 自七十三年到八十年,四艘獵雷艦軍方共付出九十六億元,劉和謙也自海軍總司令晉升為參謀總長,尹清楓命案爆發前,海軍有人以黑函直接向李登輝總統及國防部告狀,指海軍採購獵雷艦有重大弊端,被告的都是劉和謙身邊的一批軍官,但國防部卻將此一黑函交給海總處理,尹清楓因為馬上要晉升少將大為緊張,因此購買錄音機四處反蒐證,專案小組認為極可能是尹清楓遇害的直接原因。

 由於尹清楓在失蹤前,在車上接到前海軍後整組上校組長郭力恆在海軍退役少將張鎮瑞內湖家中打的電話,因此取消與另一德國軍火商涂鄭春菊討論獵雷艦十年整體後勤維修案的約談,由駕駛兵轉往來來豆漿店,步上死亡約會。而後經調查,殺尹清楓前夕,張鎮瑞、郭力恆與一名海軍中校退伍的易姓人士,在張鎮瑞家中密商一整夜,而該易姓男子與軍情局關係密切。

 另有秘密證人向專案人員指證,經手獵雷艦採購案的軍火商人單亦誠,曾經在香港某酒店對人說起尹清楓命案,可能是另一軍火商人汪傳浦教唆手下行兇,專案小組亦將也是「青幫」的汪傳浦列為積極追捕的對象。

 專案人員說,警方另有情報顯示,汪傳浦的車輛曾載運尹清楓屍體至蘇澳海邊,但專案小組最初並未能立即掌握到汪傳浦擁有車輛數目,在清查鑑識包括其子在內的兩輛轎車後均無所獲。最後警方調出尹清楓失蹤當天北部濱海公路的超速照相資料,始發現一輛白色富豪轎車與汪傳浦公司有關,但警方發現時早已事隔多時,找到該轎車時,該轎車不但經過刻意清洗過,四個車輪與煞車也遭更換。
拉法葉事件(8):France = 腐爛死
紅柿(Andy)

追蹤法國國內由拉法葉事件衍生出來的杜馬事件以及上次堤到的李維廉事件等案、我們發現法國這個自稱「民主共和國」的傲慢國家、其實與中國的傲慢霸道相差不多、兩邊都是腐爛國家。法國人引以自豪的紅藍白三色旗、象徵著自由、民主、平等;這都是空話。法國的法律賦予政府高官免罪符、給他們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法律待遇、這種不平等存在而且一點也沒有羞恥心。拉法葉弊案裡面杜馬扮演的行收賄賂、貪贓枉法、罪行照然。但是法廷追查杜馬事件、審查到最後行賄的席文與鍾古夫人等都被判刑坐牢、而收賄的外交部長杜馬和密特朗總理、經過上訴之後被判無罪、這是很不公平的。

法國的檢察官追蹤拉法葉弊案、在調查階段當中、政府突然把拉法葉弊案的資料歸類為「國家機密」、使得檢方拿不到資料。法國政府的理由簡單明瞭、弊案的確是有、查起來會傷害到「國家利益」、所以不宜公開、不得調查。

台灣方面查出「喝采行動(光華二號)」的合約裡、第十八條明記法國方面不得索取佣金;但是同一個合約裡又明明記載收取佣金。所以台灣政府依據不得拿佣金的規、向法廷控告索回佣金。這時候法廷卻以「法國與台灣沒有邦交」為理由、接連三次駁回台灣海軍的控訴。法國人要軍售賺錢的時候沒有邦交也可以、但是後來發現軍售涉及違法時法廷就說沒有邦交就不接受控訴。這種國度、連司法也會優先國家利益、不顧正義的。這不是很爛嗎?

●湯姆笙與億爾富的官司

在上一章裡提到、「喝采行動」簽約以後湯姆笙拒絕支付佣金給億爾富的席文、所以席文不得不才向瑞士法廷控告湯姆笙公司違約。而湯姆笙公司卻反告席文詐欺行為。湯姆笙反告的理由是說、艾德門關根本沒有做到契約裡面所訂的向中共高層進行關說。這一場官司在法廷審查後湯姆笙被判敗訴、湯姆笙公司不服上訴、又再度被判敗訴。但是席文也因為他們故意湮瞞鍾古夫人和杜馬的曖昧關係、謊稱彌阿拉(Gilbert Miara)是他們在法國國內的連絡人;席文本人上台作證時也有故意湮瞞一些事實。這一些事經過法國檢察官的調查遂漸被揭發出來、後來演變成為鍾古夫人被捕、席文逃亡到國外、杜馬被提審、被捕的大事件。在法國這個弊案被稱為「杜馬事件」。

●鍾古夫人的被捕

1993年開始的湯姆笙與億爾富的官司於1996年結束。法廷宣判席文勝訴之後、法廷又立即把湯姆笙的里昂信貸銀行的帳簿予於凍結。但是在法國負責調查此案的裘莉(Eva Joly)法官又付帶查出、億爾富公司曾經在上海建立煉油廠失敗的事實經過。為此裘莉法官打電話給湯姆笙的葛梅玆、問起艾德門關這個人對於中國官場的關係。葛梅玆就抓住這個機會向裘莉法官泣訴席文等人意圖詐欺。1997年1月7日、葛梅玆以證人身份前往裘莉法官的辦公室、正式向裘莉法官陳述湯姆笙與億爾富互相控告的始末。巴黎地檢署認為葛梅玆所述雖然是前未所聞、但卻證據薄弱、難以據此開啟預審程序。一個多月後的2月26日、經過反覆躊躇之後、湯姆笙的新任總裁馬賽爾‧盧烈(Marcel Roulet)決定提出控告億爾富詐欺未遂。

這項控訴使席文逃到國外。因為法廷一定會查出他在日內瓦法廷所做的偽證、以及他負責操控的億爾富的處理財務子公司利維尼永公司(Rivinion)的資金往來。鍾古夫人的豪華住宅也被法官進入搜查。原來她的住宅是席文買給她的(他們住同一棟)。但是鍾古夫人受法官尋問時又謊稱住宅是瑞士的百萬富翁的東西。因此她就被法官關進監牢五個月之久。

●杜馬被捕

裘莉法官的仔細調查當中、發現彌阿拉(Gilbert Miara)的名子在瑞士法廷作證。裘莉法官又連帶查出湯姆笙與億爾富的官司案、席文的偽證、和艾德門關等等人物與杜馬的關連。這些「新的線索」導致鍾古夫人被捕、和席文匆忙逃到國外。使裘莉法官特別驚呀的是席文所操控的祕密資金很充足、而且又發現、這就是億爾富在法國國內對政府高官的遊說資金。

原來億爾富公司是半官半民的石油公司。當法國與外國訂契約時、有時「必要」向外國人(官與民)行賄、有時也「必須」賄賂法國的政府高官。而席文所操控的祕密資金正就是用在賄賂國內與國外所須的資金。法國這個國家也很怪、對外國人賄賂、或收外國人的賄賂是無罪的、但是在法國國內賄賂就不可以、違法的。據謝聰敏說、法國的公務員收受外國人的賄賂並不違法、但是收賄後必須呈報、從甚麼人拿多少、而且這筆錢是不必付稅的。另外、內閣官員享有免責權、通常是不會被起訴的。法官發現、調查億爾富的賄賂資金就可以掀出貪污的高官。

這就是說、億爾富是一個半官半民的公司、當然就是做一些政府對國外賄賂的仲介業。而湯姆笙公司也是同樣的半官半民的公司。法國官方不能賣武器軍艦給沒有邦交的台灣、但是湯姆笙經手就可以。法國造船廠是官營、不能出售軍艦給台灣、但是經過湯姆笙公司就連同高科技武裝設備也可以出售。而且湯姆笙一半官營、法國政府就是後台。

湯姆笙公司與外國訂契約時要求非法的高額佣金、法國不負責任。但是如果法官發現、如果政府官員從半官營的億爾富收取賄賂、那就是「國內貪污」、是違法的。

裘莉法官就是根據這個道理、決定突擊搜查外交部長杜馬的住宅。結果法官們查出鍾古夫人贈送給他的「價值五萬美元的希臘彫像、價值一千七百美元的伊太利皮鞋、高價西裝、在一流餐廳的飲食」等等、可以斷定為明顯的遊說行賄;於是大人物杜馬終於被捕了。

除了杜馬之外、這次的逮捕行動也擒捉到密特朗總理、億爾富總裁布里將(Le Flock-Prigent)、副總裁席文(Alfred Sirven)、鍾古夫人、以及涉及南菲的石油利權向南菲高官行賄的塔拉洛(Alfred Tarallo)等多數人被起訴、最後在2001年被宣判有期徒刑。當中杜馬被判半年徒刑和十三萬美元的罰款、密特朗總理也被判有期徒刑和罰款。

另外還有一個插曲、就是在這期間杜馬遺棄他的情婦鍾古夫人另找新歡。於是鍾古夫人很氣憤、在1999年出版了一本書叫做「共和國的妓女(The Whore of Republic)」、揭發法國政府官員的貪污腐敗的內幕、引起很大的社會醜聞。這本書所寫的億爾富、湯姆笙以及法國高官的貪污情形、後來導致億爾富公司的改造成為完全民營化的公司。

但是被判有罪的杜馬立即提出上訴、最後於2003年4月獲得無罪宣判。可是其他的人、億爾富的布里將、席文、塔拉洛、鍾古夫人等還是被判有罪;而布里將和鍾古夫人兩人放棄上訴。席文則於2004年11月被保釋(上訴中)、不久於2005年2月在家中死亡。據說死因是心臟麻痺。

●洗錢的各種招數

被捕之後法廷發現鍾古夫人擁有許多銀行的祕密帳戶、分布於瑞士、開曼群島、百慕達、安地列斯群島等許多洗錢天國。她們把錢轉來轉去、匯來匯去、做得來去無蹤。當中也發現有趣的戶頭名字、如:
OROR 就是Roland Dumas的帳戶
Aston 就是Miara的帳戶
Nitram 就是Martin名字倒拼的帳戶。而Aston Martin就是彌阿拉的名貴車。
Sisi 是鍾古夫人崇拜的英雄名字、也就是她的帳戶。
Nersiv 是Sirven亂拼字、也就是席文的帳戶。

使用這些洗錢的帳戶把錢轉來轉去、而最後確定錢已經匯進來了、就發一通「謝謝你送來的花」等暗號電報、表示收到了。據說她的豪宅、高貴的藝術品等都是用這些錢買的。

經過幾年的調查之後、法廷證實億爾富公司的「活動資金」每年高達五百萬美元之多、而受到賄賂的官員數目、在第一次開審查庭時高達四十四人之多。這一次的審判揭露出法國官員貪污無厭的程度。此後億爾富才被改造成完全民營化的公司、而與其他的公司合併之後、把公司名字從Elf-Aquitane更改為Total Elf Fina。同樣地湯姆笙公司後來也經過公司改革、從Thomson改名為Thales Thomson。

●巴黎法廷駁回台灣的訴訟

「喝采行動」的契約裡第十八條明明有記載湯姆笙公司不得收取佣金;而事實上契約裡也有明記佣金的存在。所以台灣的海軍就依此項目向巴黎法廷提出訴訟、正式要求退回佣金、以及要求湯姆笙提供仲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的名單。但是巴黎的民事法廷卻於2001年1月30日以「台灣和法國沒有正式邦交」為由駁回台灣海軍的控訴。這項駁回理由真的沒有一點正義道理。當法國出售武器設備時、沒有邦交都可以;但是要求賠償的時候卻推說沒有邦交。這才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醜惡真面目。

此後台灣海軍又於2001年8月重新提出求償五億美元的訴訟、但巴黎法廷分別於11月4日和2002年6月6日、三度駁回台灣的提訴。

●有關湯姆笙售武資料被法國封鎖

裘莉法官一直追求杜馬事件幾年、但後來卻大事化小、變成杜馬從鍾古夫人收受希臘彫像、高貴皮鞋等的「輕犯罪」裁判、草草了事。此後裘莉法官辦理退休的時候、接受電視節目的演出、她在向電視公眾裡公開說明、「崇高的法蘭西共和國的國家利益、不能受到傷害」;這場話真沒有一點道理、滑稽極了。

裘莉法官退休之後繼任的是范倫貝克(Renaud Van Ruymbeke)予審法官。他也一樣熱心追查拉法葉弊案以及有關法國在菲洲的石油利權弊案。但是到了2001年8月、法國政府的「國防機密諮問委員會」把這兩弊案的所有資料歸類為國家機密、把它封鎖。從此以後范倫貝克法官再三再四地要求政府解禁資料、甚至於只求有關拉法葉案的部份解禁。可是法國政府還是不答應。然後2002年6月21日、巴黎予審法廷判決書裁定說、拉法葉弊案(喝采行動)的契約、法國方面「的確是有計劃性的詐欺意圖」;因此法廷決定重新審查全案。但是到了2002年6月26日政府又(第四次?)拒絕解禁有關資料。

●法蘭西(France)這個國度

由尹清楓被害案揭開拉法葉弊案、牽連到法國、而且又有億爾富與湯姆笙的官司、揭發出法蘭西共和國的大事件。億爾富、湯姆笙等有關人士都被判有罪;但是官僚方面杜馬與密特朗都於2003年1月30日判定無罪。行賄的人有罪而受賄的人變無罪;人民不能接受這種不公平的結果、但是在法國還是沒有辦法。法國人的自私、個人主義是世界有名的、連法國的法律也是如此不公平。我們都知道、法律之下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國、政府高官能夠享受到與一般平民不同的待遇。

把問題從國內提到國際間的問題、那麼我們發現、法國的自私程度更可惡。出售武器給台灣時沒有邦交也可以、收賄賂也可以。但是台灣海軍控訴要求賠償、馬上就以「沒有邦交」為理由駁回控訴。法國人高喊「優先共和國利益」這種無理、與中國人反日暴動傷財害民又高喊「愛國無罪」;這兩者有甚麼不同呢?

法蘭西、France、就是「腐爛死」。
拉法葉艦弊案和解談判 台法簽署金融協議
張貼時間:2008/4/16 上午 07:00 資料來源: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蔡筱穎巴黎十五日專電)法國「世界報」今天指出,台灣與法國就法國軍售台灣六艘拉法葉艦弊案的和解談判,二零零六年至今雙方已經簽署「金融協議」,然而這個協議將面臨一個問題,就是瑞士拒絕台灣的要求,不願迅速歸還自二零零一年就遭到凍結的非法佣金五億兩千萬美元。

世界報表示,法國檢察官范倫貝克因為法國政府說此案涉及國防機密拒絕協助調查而被迫結案。即使司法結案,但是巴黎和台北的商業仲裁持續進行,二零零一年八月,台灣以合同中禁止有佣金的第十八條條款向國際商業仲裁庭提出對法國的訴訟,求償連利息在內十二億美元。其中,百分之七十的金額應由法國政府支付,因為造艦局在此案中扮演工業經營者的角色。

為了避免災難性的結果,二零零六年,法國國防部總秘書處經濟情報的高層負責人亞倫朱葉特,由法國政府授權與台灣進行談判。將近一年,朱葉特的團隊與台北簽署一項「金融協議」。藉著外交和極機密商業雙管齊下,該協議讓法國免於付出昂貴代價,協議還特別約定當瑞士將汪傳浦的錢還給台灣時就是協議生效日。

這個協議現在有問題了,因為四月十日,瑞士法官貝侯丹宣佈,有關一九九一年法國出售台灣拉法葉軍艦一案的調查,瑞士拒絕台灣要求迅速歸還自二零零一年凍結的非法佣金五億兩千萬美元。

法國原本打的如意算盤是希望瑞士司法單位連眉頭皺也不皺的就將汪傳浦的錢悉數歸還台灣,這樣一來法國就可以在最佳條件下結束此案,避免法國政府支付非常龐大的賠償金。

「我認為該協議至今是無效的。毫無疑問,我們又要再進行另一個五年的訴訟。」一位律師說。不過,另一名消息人士說,一向希望獲得國際承認,且非常希望購買新武器的台灣,有興趣與法國保持良好的關係。 970416
軍火巨子暴斃揭出「清泉門」




22/05/2006
文: 辛斯





「清泉」翻起巨浪,是由上月下旬法國左派報章《世界報》獨家報道退休情報高官龍多將軍的證詞開始,報道指龍多向調查清泉案原委的法官供稱,總統希拉克及總理德維爾潘指使他秘密調查內政部長薩爾科齊。雖然龍多隨即指報道歪曲了他的原意,但該報道引起的震盪已經一發不可收拾。近日另一名關鍵人物的公開剖白,掀出反間諜疑雲,令事件更耐人尋味。
公開剖白的就是清泉戶口名單的告密者、歐洲航空防務及航太公司(EADS)前副主席熱爾戈蘭。他曾經是法國外交部官員,人脈廣博,是德維爾潘在外交部工作時的前輩,兩人認識已廿五年,關係相當密切。本月十六日,熱爾戈蘭主動對《巴黎人報》親口承認告密,聲稱「為免真相石沉大海」,要在被傳訊前公開事件原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清泉案的起因,原來是出於他對已故上司的一片忠心。

現年六十歲的熱爾戈蘭聲稱,他原本想查出其前上司拉加代的真正死因。軍火工業巨子拉加代生前是EADS主席,熱爾戈蘭是他的左右手。二○○三年三月,七十五歲的拉加代突然死於一種罕有的自體免疫系統病變。過往患該病的人都在三十五歲以下,而且有明顯病徵,但年邁的拉加代死前卻毫無徵兆。熱爾戈蘭得悉前蘇聯KGB擁有使人患上該疾病的藥物技術,因此懷疑拉加代可能是遭暗殺,於是他千方百計調查拉氏臨死前的財務往來,希望找出線索。熱爾戈蘭終於得到一個專門操作國際恐怖組織資金的網絡高手協助,闖入了清泉銀行的資料庫。

在資料庫中,熱爾戈蘭除了找到他想要的資料外,更另有發現。○三年中至年尾,他的線人查到了與拉法葉艦回佣案有關人士的清泉銀行戶口,順藤摸瓜發現了一些法國政客、俄羅斯富翁、軍方及黑社會人物的戶口名單,但沒有薩爾科齊的名字。熱爾戈蘭認為這些資料有助政府打擊國際罪行及反恐,於是在十一月主動通知龍多將軍。次年一月九日,他倆與時任外長的德維爾潘會面,德維爾潘於是要龍多調查名單。據熱爾戈蘭所說,這會面中德維爾潘並沒有要求針對性調查薩爾科齊,與德維爾潘近日的自辯一致,但德維爾潘存心隱瞞薩爾科齊,反對國內安全局插手,因為「薩爾科齊會知道」。

到○四年四月,熱爾戈蘭從他的線人手中得到另一份清泉戶口名單,當中才載有薩爾科齊的名字。他覺得龍多的調查進度太緩慢,於是決定親自向調查拉法葉艦案的法官范倫貝克告發。熱爾戈蘭和范倫貝克見過三次面,范倫貝克要求熱爾戈蘭正式具名提交資料,但熱爾戈蘭選擇用匿名信舉報。最後,名單竟然證實是假的,一連串調查和誹謗訴訟隨之而起,德維爾潘及希拉克也陷入了政治危機。

公開告密者身份後,熱爾戈蘭已被EADS解僱,並聲稱生命正受威脅。由始作俑者變成受害者,他正懷疑自己是否中了反間諜計:「十八個月來,我設法了解是否被人利用。如果確實如此,這個設局實在太龐大了。」此案局中有局,還是熱爾戈蘭大話西遊,有待分曉。 (法國清泉案3之2)
法國國家利益至上拉艦佣金辦案法官查無證據
2006/10/13

法國法官范倫貝克素有打擊不法金融案件聲名,在查辦法售台拉法葉艦可疑佣金案孤軍奮戰也處處碰壁,他已確定停止偵察。由於本案涉及法國國家利益,十年多來不論左右政黨執政,都刻意隱諱相關資訊。佣金疑雲揮之不去,對台法關係亦產生影響。

法官范倫貝克自二零零一年起,與法官德塔隆瑟聯合查辦法售台六艘拉法葉艦涉及佣金回流。至今法官請求調閱海關文件,陸續遭三名財經部長以國防機密為由拒絕公開檔案,包括左派社會黨法畢士、與右派執政黨梅爾和布列東三名前後任財經長。法官唯一一次突破國防機密,是國防部對拉艦簽約期間駐台情治人員安博的六十餘份筆記解密,無奈無助釐清案情。

拉艦案屬特殊國防武器買賣,其中的談判關係人及交易條件,直接與法國國家利益相關,法國小心維護國防機密就是在保護國家利益,不論左右政黨執政都對法官查案動作頭痛不已,甚至連帶刻意與台灣保持距離,導致台北駐法官員視拉艦佣金案不利對法外交工作。

范倫貝克為取得可能證據,他在二零零五年拋開法律程序,私下會面證人取得可能證據,事件在今年曝光,正好在范倫貝克即將接受調升職位之時,使得他的人事令遭凍結。聯合辦案法官德塔隆瑟甚至公開批評范倫貝克超越法定程序私會證人的行徑,而後是范倫貝克取得司法高層信任,德塔隆瑟遭替換。

一般相信拉艦案在台法各地導致多人喪生,佣金回扣、回流流言甚囂塵上,卻難取得直接證據。辦案法官苦無進展之際,個人職業生涯也直接受影響,拉艦案已成厄運代稱。一名前國防部長今年七月指出,促成合約初期,當時總統密特朗和總理巴拉杜都知道佣金回流內情,范倫貝克在一一問訊當年的總統府和總理府顧問、親信後,仍無法得到新證據,終於做出本案查無實據提報檢察署做結案。

(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巴黎十三日專電)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拉案」動搖法國第五共和國本!

偵辦「拉案」的法國檢察官范倫貝克,繼2001年10月16日首次尋求解除國防機密( 其後於同年12月7日、隔年6月6日三度要求! 均以牽涉到摩洛哥暗殺在野黨領袖、以及總統的醜聞為由駁回 )竟在2006年10月4日遭致第四次受挫厄運! 法國政府之所以一再次捍拒,當然是在阻撓「拉案」佣金的回流無法獲得突碰性進展,加上台灣對佣金流向也無法掌握到郭力恆「上面」的前朝黨政軍特共犯結構證據,因此,目前最後一線希望似乎只能寄望海軍所打的商務仲裁,藉此隔海興訟以取得法方相關文件資料,反制巴黎方面不願解密,企圖遮掩法國第五共和不法勾當的蓄意杜葛,也想讓明春之總統改選,不致被弊案「動搖國本」。
對於這宗法國政府掩蓋弊案的不堪聞問結果,瑞士檢方雖因去年底提供汪傳浦家族佣金帳户而露出端倪,顯示巴黎當局所謂「左右共治」時期之不同黨派都捲入,因而聯袂否決檢方四度要求解密的申請。回顧一九九一年由湯姆笙公司出面簽約售台拉法葉艦的交易中,當時法國在過程中已被證實確有支付佣金給兩岸及法方,依第十八條的「排佣條款」是違背契約;不過,台法之間為促成這筆跨國合約,巴黎當局誑稱「拉案」支付佣金之對象是給付台灣及中國的有關人士,處心積慮杯葛本案佣金涉及回流到法國之既成事實! 致檢察官四度被技術性受阻於「國防機密諮詢委員會」,這一由巴黎高層把持的跨部會機構甘冒大不諱地「裁奪」不公布文件俾免傷害法國形象,遂使辦案的司法官員迄今一籌莫展。所幸,台灣以合同中曾明文規定排佣條款,依此申請國際商務仲裁法庭居間仲裁對方違約,索賠5億9千萬美元,目前尚待判決( 由於仲裁涉及高額罰鍰,又因本案影響超過商業範圍,一般相信法方會運作拖過明春之總統大選)。
這宗備受國際側目的「拉案」佣金跨世紀大醜聞,自前年11月間由瑞士司法單位排除萬難,順利轉交有關汪傳浦家族被凍結的佣金帳戶資料,加上民進黨立院黨團接連幾波揭弊,儼然已有突破性轉折;孰料,法國竟傳出準備具狀向台求償2億美元的「譭謗」怪譚。 巴黎當局之所以「怒向膽邊生」,突然會有此大動作反撲,其實係有蛛絲馬跡可尋!
因為,早在前年下半年,曾於1988年出任法國總理的賀加(Michel Rocard),這位在其任內批准售台拉法葉艦的社會黨政要,突很不尋常地千里迢迢來台晉見阿扁總統。一般研判:賀加來台時間點正是瑞士準備與我進行司法互助合作之際,法國朝野深知,這批汪傳浦家族佣金帳戶如果抽絲剝繭追查下去,並非像阿扁總統宣示「動搖國本」會震撼到台灣本身(因台灣已政黨輪替,所有涉案者大都淪為在野矣)!反而極可能會引爆法國第五共和為之解體。
何以「拉法葉艦案」辦到底會促成法國第五共和崩潰,主因是巴黎當局對台軍售過程中,適逢政壇左右共治期間,因此,拉法葉艦佣金係由左派內閣「操盤」,而幻象機佣金則由右派總統「控制」,彼此各自盡其所能灌水(居間穿針引線的軍火商汪傳浦,因而博得「SHAMPOO」號稱,意即洗髮精加水猛脹),依據法國傳媒引述資料顯示:代號為「BRAVO」之「拉法葉艦案」的佣金為30億法郎、代號為「TANGO」之「幻象機」則為24億法郎上下,亦即左右共治下的枉法分贓也是各分各的,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因此,當年亡命菲律賓的「佣金教父」席文,生前被捕之前曾公開撂下狠話:如果他吐實的話,則法國政壇勢必「左右振盪21回合」!顯見「拉案」影響至深且鉅!
而依照汪家被凍結在瑞士金融機構的帳戶顯示:除了汪傳浦、汪葉秀貞夫婦及4位子女汪家興、汪家勇、汪家明、汪君玲外,另有汪傳浦妻弟的葉家彬、郭春菊夫婦!其中,郭春菊除於1996年7月12日在瑞士銀行開戶供汪家「運用」,她甚且曾經陪同汪家到我駐英代表處辦理文書驗證得逞,順利將汪傳浦在台的「開泰」、「齊泰」公司負責人變更到其名下,並還脫手拋售汪家在北投行義路、士林至善路等處豪邸,導致前外長田弘茂在駐英代表任內引咎請辭,而且也波及到簡又新下野。然而,弔詭的是這對汪傳浦在台之白手套,即使提供給汪家洗錢的瑞士銀行帳戶東窗事發(2001年)、或出面代售台北豪邸得逞(2003年),「特調小組」似乎都泰然處之未予傳訊到案!
此外,汪家在瑞士佣金帳戶也分別以開曼群島Middlebury 投資公司(1994年12月21日、1997年7月1日、1998年3月3日開戶)、大英國協威京群島之Bucellatie InternationalInc.(1992年12月7日、2000年3月31日)、Euromax Ltd(1991年9月8日、2000年3月30日)、Sableman InternationalInc.(1994年10月18日、1998年3月3日);開曼群島Kilkenny(1990年7月13日、1998年7月13日、2000年4月6日)及Buleverd Co.(1995年1月28日、2000年4月6日)等15家洗錢公司中,其中有3 家是汪傳浦在逃離台灣的1993年12月20日之前所開立,按理是其透過「洗錢天堂」開曼群島與威京群島之在台代理商登記,誠不知檢調曾否循線追查蛛絲馬跡?因此,當年下令批准售台拉法葉艦的前總理賀加私訪台灣後,疑似在「幻象機」扮演重要角色之法國國會議員李貴(J.M.Le Guen)也接踵訪台!為何這批被法國媒體視為「軍售關鍵者」,非常密集且弔詭得飛抵台北晉見台灣軍政高層要員,其實就非常值得耐人尋味!
而且,就在他們來台拜會回去巴黎不久,法國方面便傳出向台灣賠償所謂傷害名譽的「譭謗」損失,甚且喊出2億美元天價;雖然較諸台灣於2001年11月21日對法提出5.9億美元的仲裁官司略少(即依「排佣條款」索賠法方支付之5億美元佣金,外加9900萬美元名譽損失);不過,回顧當時的法方反應是非常的「不要臉」!巴黎當局係在2002年1月15日由法務部長聲稱:法國與台灣早於1964年(1月27日)斷交,因此不承認「台灣為一個國家」!故而沒有興訟空間;此外,法國甚且對於「台灣購艦單位」的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部公文關防,也一概不予承認而駁回。甚且連法務部長陳定南的巴黎旅遊,法國政府竟也拒發簽證,巴黎當局種種毫無江湖道義的不入流行止,就是吃定台灣錢,「吃台灣人夠夠」。
台灣海軍依排佣條款向法索賠(另筆「幻象機佣金」弊案也對法索賠1億美金),結果竟被巴黎當局凌辱為「不承認台灣為國家」「不承認台灣海軍總部關防」,但終究不敵國際法而進入商務仲裁程序,在汪傳浦佣金帳戶於2001年4月間被凍結,台灣歷經4年多的斡旋而行將取得相關資料時,法國便先派密使赴日內瓦施壓(中共亦然,使瑞士形容彷彿面臨第3次世界大戰),同時也由前總理賀加、國會議員李貴(主要選區在巴黎CHINA TOWN)前仆後繼來台,甚且,連當年打通北京關節眼的神秘女郎劉莉莉也在去(2005)年9月持美國護照冒險返台3天「打點」!而汪傳浦則打破「深藏不露」於英國露臉,接受法國《重點》「Le Point」專訪,顯見這群「拉法葉艦案」各路重要人馬之傾巢而出,必然是深刻感受行跡即將敗露矣!因此才會冒著「見光死」危險露臉。
由於特調小組毫無鬆動或妥協使然,導致巴黎當局已有人刻意釋出「反將台灣一軍」的詭異訊息,筆者早在「尹清楓終將顯靈」的拙作內,便已透露法國企圖反撲訊息,希望這項來自歐洲的第一手消息,讓台灣有關單位及早「心理準備」(事實證明,法國早在2003年便已提出反控,唯軍方或特調小組基於保密而未渲騰);結果,果不其然引爆,導致媒體大嘩,彷彿民進黨政府踢到鐵板,甚且連阿扁總統也要負責! 事實上「拉案」已屆破案臨界點,群魔亂舞乃勢所必然!台灣朝野在此關鍵時刻,尤須攜手同心協力合作、全面迎擊法國吃定台灣之野心! (05/10/2006)
汪傳浦被具體求刑之「伏筆」(14/10/2006)

台灣特調小組在去年十一月八日依據「司法互助合作」取回汪傳浦家族佣金帳戶資料,經過長達十一個月的解讀,終於在九月廿八日偵查終結,對於汪家及郭力恆兄弟涉及貪污治罪條例,分別具體求刑無期徒刑至三年六個月不等徒刑。
這件延續二○○○一年七月五日首次針對雷學明等六位「拉法葉艦佣金弊案」涉案者提起公訴的官司,由於係台灣與瑞士合作共同打擊經濟犯罪之首遭,兼以伯恩當局提供的汪傳浦利用卅三個帳戶洗錢罪證確鑿!因此,檢方在起訴書內詳列「拉案」來龍去脈及轉折弔詭之處,特別是具體詳述汪傳浦在購艦交易中的佣金高達十八點六九%!較諸原先簽約議定之十五%為高;顯見巴黎當局與台灣前朝黨政軍特狼狽為奸之一斑。
依據檢方多達一百一十六頁的起訴書內容,最被外界側目者,莫過於汪傳浦家族自一九九一年十月十四日開始收受「拉案」佣金(首筆便高達一億四千八十八萬八千九百美元之鉅),最後之總收入為九億兩千萬美元!其中有關「拉案」部分僅佔五億兩千萬美元,不啻意味著其它四億美元佣金,便極可能是幻象戰機和雲母飛彈、甚且可能是歐洲規格之台灣高鐵設施的不法所得。
此其中,較耐人尋味者,莫過於汪傳浦(PO-60581帳戶)與郭力恆(PO-60583帳戶)在瑞士銀行開戶時,兩人之間有一尚未浮現的「神秘人士」帳戶;而涉及汪家洗錢的名單中,檢方也刻意沒有起訴居中軋一腳的汪傳浦小舅子葉家彬及其太太郭春蘭(後者更接手汪在台灣的公司負責人),儘管這兩人也被查出經手過三、四百萬美元(起訴書P.46),卻很反常未被具體求刑;反倒是檢方在結尾時特別詳述「背後當有其他待查共犯」,此一「伏筆」格外引人遐思空間。

汪傳浦家族佣金被瑞士當局凍結時序表

時  間  姓 名   銀 行 帳 號    金 額
2001.6.20  汪家興   日內瓦EFG「515.480 knight」 US 1773萬16.2
2001.6.25  汪家興等人 蘇黎世LEU「766.054.5 Purple」 US 983萬9085
2001.6.25  汪家興等人 日內瓦Darier Hentsch
「T.D.M.230.555Kadoghan」 歐元1977萬4926
2001.6.25  汪家興等人 蘇黎世BANK LEU「5287 Solarr」 US 5380 萬1785 2001.6.27  汪家興   蘇黎世BANK Julius Baer
「301.2604 ABUNDANCE」   US 1億4925萬9860
2001.6.27  汪家興   日內瓦Lombard Odier    
「37.738 AO/COCUSTODIAN」   US 5888萬1958
2001.6.30  汪家興   蘇黎世Rothschild Bank「65321」 US 4431萬5995
2001.7.3   Eoromax  UBS「710.741 SUB ACC 710.781」 歐元 68萬5539
2001.7.3   Eoromax 蘇黎世UBS「PO 091.541」  歐元 22萬9411
2001.7.4   郭力恆  蘇黎世UBS「PO-60583」   US 1737萬7411
2001.7.4   郭問天  蘇黎世UBS 「63760」 US 721萬9234
2001.7.12  汪家興  蘇黎世BSI SA Lugano
「91.783 Aviann」 瑞士法郎2987萬5619.9
2001.6.26  Middleburry蘇黎世Bank Vontobel「6175」瑞士法郎5033萬1504
2001.7.13  Middleburry日內瓦HSBC Rcpublic Bonk
「290301309269」 US 3109萬9057
註:「個人」:26戶 「公司」:7戶 計33戶! 折合:US 6億3325萬2251.8



汪傳浦佣金流向「第三國」之明細

1991.10.15 UBS「955591 KD」  匯US 1758萬8141元(4筆)入郭力恆帳戶
1991.10.15 UBS「955590 KC」 US 2800萬元﹝1991年12月至1993年9月﹞
1994.5.31 UBS「956932 TB」  US 2443萬7600元
2001.4.27 LGT「58122」    US 110萬3078元(二筆,另筆在5月1日)
2001.4.16 EFG「241.170 Perrier」US 1778萬5215.95元
1994.3.25 BNP「30004-0567-08211」瑞士法郎1000萬元(二筆)
1992.10.2 SUNRISE BANK OF CA.
「M-602508」 US 341萬1800元(Placer Title)
1993.6.10 SBC「201476」(即UBS前身)   US 350萬元
1993.9.8 Morgan Guaranty Trust「A22763」  US 500萬元
1994.6.22 日內瓦INVESTMENT BANK ZURICH US 15萬元
(Global Reatty Ltd)
1994.7.14 BANK LEU「9020-24992-4」   US 50萬元
1995.12.12 BANK LEU「9020-24992-4」   US 50萬元
1997.8.19 BANK LEU AG「9020-24992-4」   瑞士法郎143萬4500元
1994.5.31 蘇黎世UBS「52527」  US 732萬x4=US 2928萬元
(汪家4子女)
1996.8.13 蘇黎世UBS「757.378」   US 200萬元(葉家彬、郭春蘭)
2000.2.18 蘇黎世UBS「703.709」  US 834萬0328元(汪傳浦)
2000.12.21 Pictet Bank & Trust「189.037」歐元1903萬5338+32萬歐元
2000.5.17 Deutsche Bank「661891000814」   US 25萬元
2000.12.12 Deutsche Bank「661891000814」   US 1583萬0130元
2000.5.23 Deutsche Bank「661891000814」   US 3萬4934.91元
2001.4.19  Deutsche Bank「661891000814」   US 37萬5000元
2001.5.23 Deutsche Bank「661891000814」   US 3萬4934.91元
(TOTAL:US 1652.4999.82元)
2001.5.16  Banca Del Gottardo「195.472」   US 538萬8000元

註:2000年政黨輪替後之匯款五筆,共約六千萬美元..........    
(US:4080萬1294.59元 & 歐元1935萬5338元)
(拉法葉弊案的研究)書摘 [紅柿 (Andy )著]

[ 拉法葉弊案的研究] 這本書節録內容可分為五大部份:(1)拉法葉購艦的經過、(2)尹清楓被害案、(3)法國售艦的佣金醜聞、 (4)法國最近衍生的「清流案」的發展、(5)汪傳浦洗錢帳戶引起的新發展。

(1) 拉法葉購艦的經過

「拉法葉案」是台灣、法國、中國的三國高層、聯合搶奪台灣的國際大醜聞。從法國購買六艘巡洋艦,海軍編列出高出原價兩倍以上的預算,回扣由台灣、法國與中國高官共同分享,更可惡的是海軍高層把艦上的武裝設備讓給中國,自己拿回空殼船。

「光華二號」計劃
1988年5月5日,參謀總長郝柏村率領一組人員前往訪問法國舉行為期三天的會議,5月8日郝柏村從法國打一通機密電報回台灣海軍總部說,「我海軍與韓國現代公司就「光華二號」計劃之合約洽談、稍事拖延、勿有所定論,俟本人返國後重做檢討」。郝柏村回台後的6月27日,法國派幾個船隻專家和公司的高層來台灣開辦拉法葉艦的說明會。湯姆笙提出的價錢是每艘12.25億法朗;六艘總額為73.5億法朗(不到400億台幣)。到了9月,海軍的雷學明中將率領六人小組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參訪F-2000型砲艦,然後轉赴法國參訪造船局、兵工廠等,此後,到了10月5日的國防部機祕文書(78航1410)說,郝柏村等人正式決定將「光華二號」計劃改為法國的拉法葉艦。變更價格已升到13.48億法朗。

1989年12月23日法國方面召開「跨部會戰爭物資出口研究委員會」,1990年1月3日,法國政府決定建造六艘拉法葉艦給台灣,價格又提高到每艘16.31億法朗,從原來的價格提升30%以上,過了一晚的1月4日,密特朗總統急轉彎下令停止軍售,湯姆笙決定採用仲介人來遊
說各國的關鍵人物,仲介人之一是汪傳浦,另外也採用劉莉莉(Lily Liu)、億而富(Elf Aquitaine)公司的副總裁席文(Alfred Sirven)。席文決定採用香港的艾德門‧關向中國遊說。湯姆笙集團和艾德門‧關在1990年7月正式簽定契約。如果簽約成功,湯姆笙就必須支付1億6千萬法朗給席文,而席文則要從這一筆錢之中拿出6千萬法朗給鍾古夫人,1990年1月密特朗改變態度叫停,幾個月以後的1991年春天,湯姆笙公司的幹部三人,攜帶重達96公斤的拉法葉艦資料訪問中國的海軍基地,後來中國方面按照這些資料建造與拉法葉艦一模一樣的「哈爾濱艦」。經過這麼一次的資料轉讓,拉法葉艦的機密完全讓中國知道,最新式的軍艦機密就不是秘密了,更可惡的是拉法葉艦的武裝設備全數轉到哈爾濱艦上,台灣方面拿回六艘空船。這樣荒唐的軍購計劃責任完全在於郝柏村。

湯姆笙的幹部訪問中國之後,90年6月28日湯姆笙的公司代表浦傑(Pujol)少將在台北圓山簽署了「軍購草案備忘錄」,這項合約裡沒有任何武裝條款,而建造艦隻方面則有兩階段;第一是在法國建造六艘,第二階段在台灣建造十艘。這份備忘錄裡明文記載,「台灣方面不得把湯姆笙公司的技術轉讓給第三國」,但實際上在簽約之前湯姆笙公司早已經把一切資料(違法)轉讓給中國了。
我們來整理一下拉法葉艦屢次提高價格如下:
(1)1989年最初提出價是每艘12.25億法朗
(2)1989年10月已經提高為每艘13.48億法朗
(3)1989年12月(雷學明參觀F-2000之後)每艘增至16.31億法朗
(4) 1991年7月21日提出最終價格(在獲得中國諒解之後)每艘18.24億法朗
(5)1991年8月5日的契約書的最終價格、變成每艘24.95億法朗
台灣支付了市價兩倍以上的錢買了空船,船上一切武裝交給中國,這種賣國賊的荒唐行為,在人類的歷史上是獨有無雙的。

喝采行動契約書裡的「第18條」條文

1991年8月31日,台灣海軍與法國湯姆笙公司在台北正式簽「光華二號」契約,法國方面來了湯姆笙的葛梅玆總裁、計劃總負責人布里昂(Jean-Francois Briand)等人之外汪傳浦也有出席,台灣方面簽約的是「光華二號」計劃總負責人姚能君少將,事實上在簽約時連船艦的最高速度與重量,都明顯不符合原先的計劃規格。還有,郝柏村在「霑綜一七二八號」的公文上,曾就「光華二號」計劃做成具體批示,但沒有人知道。因為只買回六艘空船才有後續的「武購計劃」,這件武購計劃叫做「拉法葉附件計劃」,最後編出預算是650億元。如果比起拉法葉艦的軍預算是980億元,包括船隻與武裝系統(附件),光是附件就要支出原來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見「附件計劃的佣金」比起「光華二號」的佣金還要高。

(2)尹清楓被害

1993年12月10日,蘇澳有一條「德福三號」漁船在蘇澳東澳外海撈起一具浮屍,特調小組查出,前一天的12月9日早上,尹清楓到台北的亞都飯店找德國來的軍火商涂太太,據說那天早上涂太太要與尹上校見面,但後來尹清楓改到內湖來來豆漿店而沒有去亞都飯店。涂太太來台的目的是要催促海軍履行獵雷艦後續零附件的軍購合約,特調小組也查出涂太太於九日下午(亦即尹清楓死後)匆忙從亞都飯店遷出到來來大飯店,而且次日(10日)匆忙離開台灣。另外一個法國人名叫阿貝沙(Jean-Claude Albessard),也在十天後與汪傳浦離開台灣。調查發現,台灣向法國購買六艘拉法葉艦時抬高預算,而船上的武裝設備,包括雷達系統、聲納系統、魚雷、大砲和飛彈,拱手讓給中國,台灣方面則拿回空船。海軍又重新編列「拉法葉艦的武裝設備」預算。

「擋人財路」的三個原因

那麼尹清楓「擋人財路」引起殺機的原因應該不是「光華二號」與後續零附件採購而已,根據溫紳編著的「誰出賣了台灣?」裡面的分析,引起殺機的主因有三:(1) 尹清楓致命之一是海測艦(光華一號)開始,原本計劃是兩家廠商十五億的軍購被尹清楓改為公開招標,底價降到十二億。(2) 尹清楓致命之二可能是獵雷艦附件採購(靖海專案),據說是因為德國STN廠(S廠)生產的俗稱「企鵝」之水下除雷載具從中作梗,而尹清楓在居間斡旋,可能發現許多軍購弊端,因而為自保進行祕密錄音,如此觸犯大忌死於非命。(3) 尹清楓致死的第三個原因當然是拉法葉艦和零附件的採購。

(3)佣金的流向

據台灣與法國的新聞報導說,「拉法葉案」在巴黎開庭審查時畢傑以證人的身份作證說,「拉法葉案的佣金,在巴黎支付之後,經過美國的銀行回流到台灣,並且由大約一百五十人的軍部和國民黨高層分享」。當時的新聞還說,畢傑擁有這些分享到非法佣金的台灣高官的名單。在同一時期,法國的外交部長杜馬對巴黎的報紙「費加洛」透露說(1998年3月9日),拉法葉軍售的佣金有五億美元之多,而在法國內被四十四人分得。其中三億二千美元是經由汪傳浦匯到台灣,而且其中一部份交給中國的高官們,其中經由美國等跨國路線流回到台灣的佣金則由國民黨祕書長取得,而中國方面則由共產黨中央取得。

法國不肯協助台灣的調查

1991年8月法國與台灣正式在喝采行動(Bravo)契約簽字,但因湯姆笙拒絕支付佣金給億爾富,所以億爾富控告湯姆笙違約勝訴。湯姆笙公司不服,於1997年2月以詐欺罪行為控告席文、鍾古夫人和艾德門‧關等六人。但是瑞士法庭在1997年1月的二審判決時還是維持原判,湯姆笙公司還是敗訴了。席文控告湯姆笙,湯姆笙反告席文等的案件查出,「Bravo」契約裡面有明記支付佣金,台灣和法國的檢調都有查出鉅額佣金被台灣、中國與法國三方面的高層分享。1996年12月,法國法庭就把湯姆笙公司在巴黎的法國銀行、巴黎銀行、和里昂信託銀行的戶頭凍結起來

拉法葉軍購武裝設備的去向

1990年6月28日,湯姆笙公司與海軍的雷學明中將,在「拉法葉購艦草約備忘錄」上簽名,備忘錄裡明文記載說「拉法葉艦上不按裝任何武裝」,這就證明,台法雙方在未正式簽購之前就已經同意,而且寫明交給台灣的是沒有武裝的空船。但是「光華二號」的契約上卻明明包含一切武裝的金額。這就證明台灣「有付錢買武裝,只拿空船回來」,武裝到那裡去了?在同一時期,中國不花一毛錢就從法國取得最新巡洋艦的設計圖以及附屬的重達96公斤資料,他們用這份資料自行建造六艘「哈爾濱艦」,傳說中國從法國購買哈爾濱艦的武裝系統,這個武裝系統明白就是應該要裝在拉法葉艦上的武裝系統。顯然中國不花一毛錢就從法國獲得最新式的軍艦設計圖;而且從台灣「擄獲」六艘份的最新武裝系統。


(3)法國售艦佣金醜聞

「喝采行動」正式簽約是1991年8月31日,一個月後的1991年9月26日,台灣海軍經過中國國際銀行(ICBC)支付第一次的契約金,7億5千萬美元匯入到Indo Suez銀行的湯姆笙公司戶頭,每次接到匯款,湯姆笙公司則依約把佣金匯入仲介人的戶頭。
特調小組查出「光華二號」計劃(Bravo)契約當中有違法佣金的存在,而且高達18%,所以台灣海軍於2003年提出商務仲裁,依「排佣條款」索回五億美元的佣金,附帶要求賠償九千九百萬美元的名譽傷害賠償。今年聯合報於四月七日刊出,已經改名為泰勒斯集團(Thales)的前湯姆笙公司堅持全案並無佣金,反而申訴台灣海軍誣告,還加倍求償兩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六十四億元)。

(4)清流案(Clearstream Affair)始末

2004年1月,任外交部長的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下令給情報部長洪德將軍(Gen. Philippe Rondot)說,一些政府官員曾經接受拉法葉弊案的佣金,要他調查。數個月後的2004年5月3日和6月14日,有兩封黑函密報和一片CD磁碟片,分別寄到范倫貝克法官的辦公處。這兩封密告函指稱,拉法葉的佣金是經由盧森堡的清流票據交換銀行(Clearstream Holding)內的祕密帳戶分發,並列舉多位政商要人大名,也有內政部長薩柯奇(Nicolas Sarkozy)的名字。經過一年以上的調查之後的2005年12月,法官證明這一份黑函是偽造的。證明黑函為偽造後,案情轉向三大疑問:偽造黑函的是誰?動機何在?席哈克和德維爾潘知情?德維爾潘是下令調查的人,因此嫌疑很大。2006年1月31日,薩柯奇提出毀損名譽訴訟,控告德維爾潘總理就是抹黑的幕後指使人。法庭受理這件訴訟之後立即展開調查,在今年三月到四月之間,分別進入法國情報部(DGSE)以及跨國公司空中巴士社長古斯達夫‧亨伯特(Gustav Humbert)的辦公室內搜查並收押了一些有關造謠犯人與造謠事實的資料。到了4月19日法官也進入前國防部長洪德將軍的國防部辦公室進行調查,2004年1月報紙說,是當時的外交部長德維爾潘下令給情報部長調查薩柯奇以及有關連到「清流案」洗錢名單的一些人物。再經過一星期之後「世界報」再度報導說,「德維爾潘是於2004年1月9日對洪德將軍下令調查清流案,而且德維爾潘下達命令時曾經沿用席哈克總統的權限」,嗣後德維爾潘和席哈克總統都立即否認。報紙又暴露大突破的消息說,法國法庭的兩位檢察官彭斯(H. Pons)和于宜(J. M. Huy) 在偵辦一宗與財務部有關的弊案時,突襲搜索財務部長辦公室主任之檔櫃,卻意外搜集到一份標示為「國防機密」的拉法葉艦合約相關文件,內容涵括台灣與中國二十餘位名單,研判便是收取法國對台軍售佣金的台海兩岸政商高層清單!據透露:中國方面非但在拉法葉艦軍售中「獲利」,連售台60架幻象機也有人「分紅」!

(5)佣金的存在與賠償問題

雖然「光華二號」契約裡有「第十八條」排佣條款,但湯姆笙(現已改名為泰勒斯)卻反告台灣海軍說要求拿出證據。另外在60架幻象戰鬥機的軍購「飛龍計劃(Tango)」裡也查出佣金的存在,台灣政府也已申訴索回佣金,據聞法國方面已經幾次派密使到台灣交涉賠償問題。拉法葉弊案和尹清楓遇害案本來就很難查出真相的,主要原因是涉案的嫌犯不肯招供。為甚麼這些人沒有涉案也不肯說?尹清楓遇害案是「排除異己」,「拉法葉案」是「結黨營私」。

軍人把武器裝備送給敵人,用我們的武器來攻擊我們;高層軍人怎麼能做「自滅決策」?答案只有一個:高層完全沒有保衛台灣的意願,也沒有和中國打戰的意願。中國人自古對國家的觀念很稀薄,而對幫會的觀念比較強烈。蔣介石早年是杜月笙幫主底下的青幫會員,國民黨員和海軍軍官裡面現在也有很多青幫會員,監察院的拉法葉弊案調查報告裡被彈劾的二十二名海軍軍官有十一名是青幫的會員,最適合幫會的工作莫過於仲介業、軍火商,單亦誠與汪傳浦都是幫會會員。

台灣有將近三十本有關「尹案」和「拉案」的書,在海外也有很多書籍,還有專題網站,最近法國的新聞界正積極追縱,對於「拉案」和「尹案」的調查有謝聰敏先生和溫紳先生等的不懈努力,在此略表謝忱!
拉法葉案成為綠營的雙刃劍 .童清峰

選舉前夕,民進黨打開塵封的拉法葉案,點名國民黨前朝高官收受黑錢,但避而不提當時的總統及三軍總司令李登輝,如打開潘朵拉盒子,砍向藍營,但也傷了綠營自己,並會在選後發酵。


--------------------------------------------------------------------------------

一如各方所料,民進黨為了搶救低迷選情,在縣市長選舉進行一週前,又打開了被塵封一段時間的拉法葉弊案,點名多位前朝高官收受黑錢,要給國民黨致命一擊。但由於此案牽扯到前總統李登輝,損害「台獨教父」的名聲,因此也是民進黨的雙刃劍,砍向別人,但也可能砍向自己。台灣政壇人士並認為,拉法葉案如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開了,即使選舉後不論綠營輸贏,都會對綠營打擊嚴重。

邱義仁最後一招

藍營面對民進黨要操作拉法葉案,事先已預作「消毒」,以減低拉案的衝擊。國民黨立委李慶華指出,上週即有國安單位人士透露,瑞士轉交給台灣的拉法葉案相關資料,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已經有一份,將在選舉前作選擇性的爆料,刻意迴避前總統李登輝的責任。

拉法葉艦採購案不僅關係著千億台幣(台幣與美元兌換率約為三十四比一)的軍購金額,也牽涉到跨國政要的洗錢、舞弊,更涉及台灣海軍上校尹清楓神秘之死、法國情報局負責監視售艦過程的情報人員安博,以及湯姆笙公司(Thomson)負責契約技術部分的專家摩里森等多起國內外離奇命案,堪稱是台灣史上最錯綜複雜的軍購弊案,也是國民黨執政時期貪腐的代表作。

由於台灣方面的相關當事人已潛逃出境,加上佣金透過國際洗錢管道轉撥到相關人士帳戶的手法非常細緻,拉案幾成懸案,最近瑞士司法單位願意提供台灣拉案重要關係人湯姆笙駐台代表汪傳浦的相關銀行資料後,讓懸宕多年的軍購弊案再現破案曙光,也給了民進黨政府藉選舉炒作此案的良機。

拉法葉案掀起滿天風雨,主要關鍵是軍購佣金流向兩岸高層,這部分因為涉及台灣和法國雙方國防部的保密條款,真相始終不明。曾前往法國與前外長杜馬會面的前總統府國策顧問謝聰敏指出,杜馬向他提及,收受拉法葉艦軍售佣金者,除了台灣和大陸官員外,還包括前美國總統身邊的人。

八十年代末,台灣海軍十年兵力整建計劃光華二號,開始與法方洽談購買六艘拉法葉艦,成為海軍二代艦主力,在當時被認為是台灣在外交與軍事上的重大突破,只是這宗創下採購天價(台灣以比市場高一倍價格一百六十億法郎購得)的軍售案黑幕重重。

七億美元回扣到台灣

售台拉法葉艦價格膨脹,是由於付給相關人員巨額回扣。根據台灣監察院的調查報告,查出初步的佣金洗錢管道流向,相關的佣金至少三億至四億美元(前法國外長杜馬宣稱,軍售案的佣金有七億六千萬美元流入台灣),由拉法葉艦軍購代理商法國湯姆笙公司付佣金億而富公司前副總裁席文後,透過葡萄牙的付款代理人,最後佣金分別流向盧森堡的Travlane Haulage Limited和瑞士魯加諾Societe Credito Privato Commerciale兩家銀行,再由席文指定將佣金分配給相關人士。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日前公布的拉法葉案佣金流向圖,直指約合新台幣四十億元的佣金流向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及前海軍總司令葉昌桐、前總政戰部主任楊亭雲。立法院民進黨黨團幹事長賴清德也點名中共高層收受佣金,包括當時的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中共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劉華清等人。

法國國營第三電視台的《物證》節目曾播出有關拉法葉艦佣金案內幕,引述法國前檢察官尚皮耶(Thierry Jean-Pierre)在二零零三年出版的《台灣—巴黎連線—拉法葉艦弊案始末》,揭露湯姆笙公司向法國財政部海關總署提交的佣金名單共有六頁,受惠者包括台灣和中共在內的十九人。

追查拉法葉艦案多年的謝聰敏指出,分別有ABC三個管道負責打通中共高層,A管道是汪傳浦,B管道是湯姆笙公司總裁戈梅茲的女友、與中共軍方素有淵源的劉莉莉,C管道是由瑞士方提爾(Frontier)公司運作,負責的是華裔掮客艾德蒙.關和杜馬的情婦鍾古夫人,後來是B和C管道發揮了作用。謝聰敏表示,弔詭的是方提爾公司和台灣駐瑞士代表處同一樓房,他懷疑台灣官方在買通中共高層這件事情上脫不了干係。

台灣支付中共賄款,並非危言聳聽。台北特調小組從拉法葉艦採購價格分析指出,海軍總部(當時海軍總司令為莊銘耀)涉嫌在第一次簽約及第二次修約過程,將法方佣金、台灣回扣暗藏在載台和戰系裝備預算中,以法國「經援」名義透過軍火掮客以巨款擺平中共。法國雜誌《瑪麗安》(Marianne)曾報道,法方用全部佣金中的三分之一、高達十億法郎酬謝中共高層。

台北打通中南海,不能忽略一個重要角色——劉莉莉。謝聰敏指出,杜馬告訴他當年訪問中國大陸時,國防部長劉華清接待他,在他旁邊的人就是劉莉莉,「現在全世界媒體都想找劉莉莉,可能只有當時為她拍照的杜馬有她的照片」。

拉法葉艦原來並非台灣海軍的需求,最後「轉向」是全案問題核心。監察院在調查拉法葉艦案時,明確指出海軍二代艦計劃,曾報請總統(李登輝)裁示核定以韓國蔚山級艦為建造基準,後來前參謀總長郝柏村訪問法國後,購艦方向急轉直下。

民進黨順著監察院的調查方向,將購艦「由韓轉法」的決策責任全部推給郝柏村,卻對當時的三軍統帥李登輝的責任隻字不提,顯然違背常理。其實當年陳水扁任立委時就已經點名李登輝涉案。親民黨立委林郁方指出,民進黨團最荒謬的地方,是故意忽略李登輝在本案中的角色,其實李登輝在購艦的角色非常關鍵。他說,以揭弊成名的陳水扁在一九九四年三月十八日立法院施政質詢時,就把矛頭鎖定李登輝,並且在十天內四次在國防委員會質詢拉法葉案,還公然點名當時的李登輝總統和參謀總長劉和謙「如果沒有牽扯,為什麼會辦不下去﹖」

李登輝參與購買拉艦決策在官方檔案中有清楚記載。一九九零年十二月十八日第二零四次軍事會談中,海軍總司令葉昌桐向主持會議的李登輝報告中法雙方交涉的情形,表示「十二月底可望達成協議」﹔李登輝也裁示﹕「有關光華二號PCEG案,除應賡續加強與法方之聯繫,盡早完成議約外,宜再積極尋求其他可靠來源,期能滿足我海軍作戰任務需求。」但拉案爆發後,李登輝對自己當年白紙黑字的裁示全不認帳。

謝聰敏指出,台灣向法購買拉法葉艦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原本同意售艦的法方遭中共壓力而變卦,第二階段是在打通中共高層後,法又同意售艦。他認為,第一階段是郝柏村全權主導,但第二階段牽涉到與中共的複雜關係,「不是郝柏村可以獨力承擔」,「當時李登輝派密使蘇志誠到大陸訪問,發揮了作用」。但民進黨現在對「密使說」避而不談。

台法兩方總統府私通

拉案疑點重重。傳言直指前總統府高層涉案部分,仍是一團迷霧。巴黎《世界報》(Le Monde)報道指出,湯姆笙公司前總經理布利安在筆錄中表示﹕「台北方面的汪傳浦和台灣高層定期有所接觸,最後達到總統府。」這項說法,其實和尹清楓案重要關係人郭力恆先前所說,拉法葉艦軍售弊案是「總統府對總統府的交易」的說法不謀而合。

陳水扁日前在高雄、台南助選時聲稱,檢調單位已經將拉法葉案佣金流向帳戶資料抱回台灣,「我很快就會把過去涉案的黨政軍要員一個個抓出來」。這是不是選舉語言﹖選舉又如何燃燒到民進黨本身﹖看來,拉法葉的雙刃劍,還會在選後展現威力。■
汪海濤:江澤民朱鎔基受賄軍火商

作者﹕汪海濤


--------------------------------------------------------------------------------

【大紀元12月15日訊】在台灣已鬧了多年的拉法葉艦軍購案,在台灣三合一地方選舉前夕又曝出一個驚人消息,此案有高達一億七千萬美金的佣金(或回扣)流入中國,用來向中共高層行賄以求中共不再阻止法國向台出售拉法葉軍艦。
報導指,收受賄金的中共高層有當時的中共總書記江澤民、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劉華清、總理李鵬、副總理姚依林、外長錢其琛、姚依林女婿現北京市長王歧山,以及當時的上海市長朱鎔基等八人。拉法葉艦軍購案是指一九九二年台灣國防部以十一億美元從法國湯姆森集團購買六艘拉法葉驅逐艦的軍購合同。最初在台灣與法國協商此軍購時,由於中共方面施壓,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停止拉法葉艦的出售許可。但在朱鎔基從上海市長調入北京任副總理不久,即於一九九一年四月出訪法國。朱鎔基與法國外長杜馬會談後,杜馬奇蹟般地突然宣佈,同意出售拉法葉艦予台灣。

由法外長情婦回憶錄引爆案情

一貫堅決反對外國軍售台灣的中共這次也出奇地通融,說只要法國不出售隨艦武器裝備,便可將其視為民用交易而放行。一九九一年六月十四日法國政府批准此軍售,六月二十五日,中共副外長田增佩訪問巴黎,與法國政府達成了最低限度的諒解,據杜馬後來的回憶錄說,他對中共的善意也感到意外。

這宗看來已無希望揭曉的軍購案何以能奇蹟般地起死回生,當初很少人猜到其背後牽涉中法台三國政要的巨額回扣五億美元黑幕交易。

此案內幕曝光是始於拉法葉艦軍購案完成的次年十二月十日。此軍購案的執行人,台灣海軍總部武器獲得室上校執行長尹清楓被人發現溺弊於宜蘭縣近海,海總軍法處判定為自殺,卻留下了許多疑點,令人懷疑尹清楓可能非自殺,其死可能與台灣軍方集體舞弊有關。但當時國民黨執政,李登輝當總統,尹清楓離奇死亡案不了了之。

但事過數年後此案卻在法國引爆。事緣已卸任的法國外長杜馬的情婦鍾古夫人一九九九年因被控侵吞社會資產被拘押五個月,她怪罪杜馬不出手相救,遂以「失寵的情婦」自稱出版了一本自傳《共和國的婊子》,披露她曾因拉法葉軍艦案向情夫杜馬關說,以及杜馬涉及的其他腐敗問題,而使已告老返鄉的杜馬受到調查,調查人發現其私人賬戶中有一千七百八十萬法郎來歷不明。

二00一年一月杜馬因腐案受審,使拉法葉弊案的內幕逐漸曝光。在拉法葉艦軍購案中的作中間人法國公關公司「億而富」聘用鍾古夫人作公關,以情色和財富遊說杜馬批准拉法葉案,一九九一年四月為疏通北京,杜馬還帶著鍾古夫人到北京出差。杜馬聲稱,他手中掌握一份湯姆森集團行賄名單,已交法國政府,由於涉及國家機密,法國政府拒絕交給台灣當局,杜馬後來判刑三十個月,但在上訴後被巴黎上訴庭宣判無罪,但鍾古夫人的一年刑期卻未獲得赦免。耐人尋味的是上訴法庭在宣判時卻迴避拉法葉艦交易,背後似有某種國際政治因素的介入。現在看來一是怕牽連法國政壇,二是怕得罪中共。

不過杜馬一案在法國媒體曝光後轟動一時。政界高官,金錢美女,再加上牽涉中法台三國政治和佣金黑幕,被人稱為猶如一部引人入勝的法國十九世紀政治陰謀兼艷情小說,國際媒體指這是法國大革命以來最大政壇醜聞。據悉杜馬與鍾古夫人的故事已有人在籌劃拍成電影。法國左派解放報在報導中懷疑是拉法葉艦的製造商湯姆森集團主導謀殺了尹清楓,因尹清楓在溺水之前曾到法國考察拉法葉艦的建造過程,在後來的報告中對戰艦及購艦過程中的諸多弊端,如貪污行賄等提出質疑。湯姆森集團害怕尹清楓阻撓嬉筆交易而主謀將其殺害。

中共受賄一億七千萬美元

杜馬案的受審使在台灣早已沉寂的尹清楓案再受矚目,二000年民進黨總統陳水扁成立尹案特別調查小組,但最後也未查出任何結果。但已有消息傳出此案一大筆佣金是給了中共領導人,江澤民、錢其琛、劉華清和朱鎔基收了錢。當時湯姆森集團給的回扣即佣金約五億多美元,其中三分之一送到了中共手中。

按民進黨十一月二十六日的最新說法,總計流入中共手中的佣金為一億七千萬美元。一筆交給一位遊走於兩岸政要之間的一位女軍火商劉莉莉(該女商人是國民黨將門之後,其父與中共一些將領是朋友,本人當過模特兒和空姐。民進黨說她是前國防部長郝柏村的乾女兒,郝已予否認),經手為一億美金。湯姆森集團看中劉莉莉在中共高層的人脈,因此僱佣她去遊說中共政要。她曾於一九九0年十月安排湯姆森的代表宴請中共國防科委主任(時為聶榮臻女婿丁衡高)和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當拉法葉弊案被披露後,劉莉莉留找到江澤民要求保護,而且也得到江的同意,江給她提供嚴密警衛,其轎車掛的是軍方車牌。

中共要挾交出軍艦全部資料

民進黨黨團幹事長賴清德說,劉莉莉這筆錢是用來打通軍方。現劉莉莉人在上海,今年九月八日以美國護照進台灣,下榻台灣晶華酒店,一兩日後即離境。賴清德說,另一筆佣金七千萬美元是交給姚依林的外甥愛得蒙.關,因湯姆森集團認為劉莉莉無法打通中共黨政關係,需要關再做工作。關某拿到錢後首先拜會的是上海市長朱鎔基。後來在中法達成拉法葉軍購案諒解中起了很大作用。

據法國媒體報導,在金錢的攻勢下,中共領導人妥協,同意放行軍購,開出的條件是法國要提供拉法葉全部資料給中共。賴清德說,一九九0春湯姆森集團三名工程師帶著重達八十公斤的拉法葉艦資料,向中共六十名專家作簡報。

中共八領導人拿了法國軍火商的回扣看來已無疑義,只不過不知一億七千萬美金是放在中南海的小金庫中,還是他們自己的荷包中?李鵬、江澤民不出奇,意外的是那位自稱很清廉的朱鎔基也牽涉其中。他貪了多少?杜馬掌握的受賄名單有沒有他們的名字?

轉自《開放》2005年12月號
監委:軍談記錄 均無郝柏村報告  

〔記者吳明杰╱台北報導〕對於前參謀總長郝柏村在拉法葉艦購案中侵犯統帥權,監院調查小組成員昨天表示,李前總統同不同意軍方從韓國蔚山艦轉向拉法葉艦,以及他知不知情,是兩個不同層面的事,前總統李登輝僅在軍方上呈的報告上批「悉」,而非批「可」或「如擬」,既然沒有同意,軍方還繼續進行購案,當然是侵犯統帥權。

  監委指出,郝柏村和前海軍總司令葉昌桐等人,堅稱李前總統對於決定採購拉法葉艦的轉變知情,這部分是屬於「蒙蔽」的問題,不過是否「侵犯」統帥權,應該探討的是李前總統是否同意轉向採購拉法葉艦,不應和知不知情混淆。

  監委表示,根據調查小組前後四次前往參謀本部調閱第一六五到二一六次(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十七日至八十年八月六日)近五十次軍事會談紀錄,其中有關海軍報告「光華二號」計畫相關的只有四次,但均無郝柏村向總統報告的紀錄,這部分就已有「蒙蔽之嫌」。

  監委說,郝柏村認為「李前總統如果同意,但他不從」,或是「不同意,他卻堅持進行」才是抗命,但李前總統批「悉」只是表示「知道了」,卻不是批「准」,既然沒有准許,就是不同意,而郝柏村要求下屬繼續推動拉法葉艦購案,就是抗命並「侵犯統帥權」。

  監委也表示,李前總統批「悉」的報告內容僅有法國來台接洽,以及前海軍艦管室主任雷學明等六人赴法訪查等六行字,根本和軍方已經決定採購拉法葉艦的實質內容無關,要李前總統如何裁示同意或不同意。

  監委認為,調查小組是根據有具體資料的事實,不是空口說白話,也不是言詞之爭,郝柏村不但在監院約詢時說不出具體事實,現在也還舉不出具體證據。

  監委強調,整個「光華二號」購案轉變,郝柏村「蓄意蒙蔽」在先,又「侵犯統帥權」在後,李前總統因軍方未進行詳細的軍購背景報告,要求軍方提報,但軍方卻未呈報已決定向法購艦,如此一來李前總統根本已經沒有決策空間,當然也沒有下令、裁示和反對的機會。
台灣就“拉法葉”艦軍售案向巴黎法院提出民事賠償


2003-11-06 10:48:55 中國台灣網

--------------------------------------------------------------------------------

南方網訊 據台灣媒體報道,法國費加羅報近日報道指出,台灣最近採取相當謹慎方式,向巴黎法院提出法國“湯姆森”軍火集團出售“拉法葉”艦案涉及佣金的民事賠償。目前由預審法官范倫貝克(Renaud van Ruymbeke)及德達隆雪(Domonique de Talance)調查的佣金醜聞案,可能因台灣要求賠償而出現轉機。

  費加羅報稱,由於法國政府三度拒絕司法當局要求調閱被列為國防機密的售艦檔案文件,使涉及可能高達七億六千二百萬歐元不明佣金的本案調查被迫停頓。該報說,台灣出面要求民事賠償,將使本案調查從敗部復活。

  台灣海軍在一九九一年八月間與法國“湯姆森”軍火集團簽署六艘“拉法葉”艦交易契約,總價高達一百六十億法郎,目前已更名為“札勒斯”(Thales)的“湯姆森”,按造艦交貨進度分批支付這筆鉅額佣金給促成交易有功的人士,其中有部分回流法國。法官懷疑法國一些左右派政壇人物大受其惠。

  如果法國司法當局查出佣金真相,台灣自然有權要求“湯姆森”公司賠償,亦即法國政府應負責償還所支付的不法佣金。因此,台灣當局採取的司法步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台灣要求民事賠償也會對范倫貝克的調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台灣可以依照案情的需要,向法國司法當局提供所調查的資料,這些寶貴的資料可能就是法國政府以國防機密為由遭到凍結的那些。台灣可以揭發為“湯姆森”遊說的仲介者名單,以及回流法國的佣金受益人。

新聞背景:臺軍採購法國“拉法葉”艦弊案

  1993年底,台灣“海軍總部”失蹤上校尹清楓的屍體漂出海面後被發現,隨後扯出法國對臺軍售重大舞弊案。台灣前“海軍總司令”葉昌桐等9名涉案退役軍官遭到起訴。2000年3月,法國前外長迪馬因涉嫌此案而被迫辭職接受司法調查。這與20世紀90年代初法國向台灣先後出售6艘“拉法葉”護衛艦和60架“幻影”2000型戰鬥機的事件有直接關聯。

  原來,1991年法國出售給台灣的6艘護衛艦,原先議定的價格總額是110億法郎,而最終成交價格則達到160億法郎,這多出的部分便是佣金和回扣。1992年法國售臺60架“幻影”戰機及配製導彈總額290億法郎,佣金佔到25億法郎。

  正是在這筆錢的作用下,時任法國外長的迪馬向密特朗總統遞交了一份報告,建議有條件地批准向台灣出售護衛艦計劃,為1991年6月5日法國政府最終正式批准這一計劃鋪平了道路。

  2002年4月2日,台灣當局再次成立“海軍光華二號調閱委員會”,繼續追查台灣軍方的“拉法葉”艦舞弊案。至於臺海軍當年向法國採購6艘“拉法葉”艦價格為何比新加坡向法國購買的6艘同級艦金額高出3倍,臺海軍的解釋是,新加坡買的6艘軍艦隻有第一艘是在法國建造,其他5艘以合作方式在新加坡建造,而且,新加坡買的6艘艦僅是空船體,台灣海軍買的軍艦還包括作戰系統等重要軟件,所以在價格上當然不同。

  但台灣當局一方面在追查黑幕,另一方面卻又認為這筆錢花得值得。臺“國防部”官員辯解說,由於台灣軍售管道有限,“拉法葉”艦作為台灣打開對歐採購管道“第一件重大採購案”,這樣的高價格已是“合理價格”。(編輯 余廣欣)
企畫:沈清楷 ( 歐台會 )
採訪:何澄輝、陳奕齊、黃恩宇、陳佑豪
攝影:黃恩宇

楔子:
「拉法葉艦佣金弊案」,不但在台灣是人人耳熟能詳的跨世紀大案子,同時也在法國乃至於歐洲、以及國際間,都是一個備受側目和議論紛紛的大案子。該案不但暴露出前朝黨國體制下的貪汚腐敗、營私舞弊而目無法紀的自私心態,尤其不可原諒的是,竟然還凸顯出國民黨執政時期毫無敵我觀念的荒謬內情。其中,更重要的是讓外界藉此看清楚一些民主國家的政客,為了個人一己之利或其集團之私益,完全無視最起碼的基本道德標準,他們成群結黨肆無忌憚貪婪的巧取豪奪,並且跨國進行謀財害命的令人髮指直之可惡犯罪事實 !! 然而,或許正因為本案所呈現的陰謀太過龐鉅,內情盤根錯節到如入迷宮,想要一窺全貌,實際上是需要投注長期的毅力與不懈努力,甚至可能還要冒著各式各樣不可預測的風險,因此坊間有關「拉法葉弊案」或「尹清楓命案」的書籍雖然汗牛充棟,唯真正對於本案投入長期、深入關注,甚至多次自行到第一線明察暗訪者則更是寥寥無幾。
幸虧,在這酷似黑洞深淵裡面卻仍有著這麼一個鍥而不捨的身影,默默長期孜孜不倦的秉持新聞工作者的良知與傳媒貫有的敏銳,堅持「亞伯拉罕的信心」( Against all hope in hope ) 發掘真相,甚至在十餘年來不遠千里迢迢,親自無數次踵足到事件相關現場實地查證調查,包括首次發現此案關鍵人物汪傳浦在舊金山與倫敦的隱身處所…等等關鍵資訊。相對於今日淪為捕風捉影的台灣媒體惡化環境下,除了令入不忍卒睹的腥羶色一再被過度炒作,剩下的似乎僅是價值空虛的不知所云囈語而已!!然而,在如此舉世皆濁氛圍中,仍還有著這麼樣的一個身影,依舊不改其志得秉持著新聞人該有的專業,無視於外界的毀譽,繼續堅持批判與追求真相的良知行事。
也因為他的存在,使我們相信新聞追求的理想與良知始終不滅,而這個人就是溫紳 ( Windson ),從一九七八年便以筆名「蔡漢勳」出現於台灣傳媒界的新聞人。
今年所召開的的第三十六屆「歐台會」年會,係假義大利羅馬附近的度假勝地Fiuggi舉行。而本次年會中也邀請到溫紳與會演講。故藉此難得的機會,「歐台會」也在此會議繁忙之際,特別企畫了這次的溫紳專訪。一來是向這一位堅勁耿介的諤諤之士致敬,二來也向溫紳請教對「拉法葉案」的通盤看法與對台灣媒體的深入觀察,希望在這短暫訪談之對白中能激發出部分真相以分享國人。

以下即專訪內容:

何澄輝:溫紳您好!我們是「歐台會」媒體部的成員,想藉此機會跟您做場專訪。

長期以來,您對「拉法葉案」觀察與持續追蹤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對於此案,各界仍抱持高度的關切。我們想請教的是,以您長期追蹤報導「拉案」的過程與經驗,目前「拉案」的困境究竟在哪?
溫 紳:困境應在於「意志力不夠」所致吧? !

阿扁總統早在七年前便曾宣示「不惜動搖國本辦到底」,這話算是講得很重,所以當時他宣示「不惜動搖國本也要辦到底」時,郝柏村就在「中國時報」寫了一篇「何謂國本?」的文章。他的意思是要給阿扁上一課,意指:「動搖國本」的這個「國本」,可能陳水扁總統還搞不清楚!

而名漫畫家CoCo隔没多久也在當時的報端畫了一幅漫畫:「特調小組」檢察官跑去前總統李登輝的家門口,敲門說:我要找「國本」先生。從這些意涵就可以知道,「不惜動搖國本辦到底」一詞,其實在朝野的解讀不太一樣。也許郝柏村認為,你(指陳水扁總統)是不敢辦的!所以你(陳水扁總統)說「不惜動搖國本」,我就給你上一課:「國本是什麼?」。

CoCo則是知名的自由派漫畫家,他居然敢用這種漫畫來表達檢察官跑到前總統李登輝家去要找「國本」先生,其實這種幽默也是一種影射。所以,「特調小組」辦到今年七月三十日已經成立七週年,雖然有其成績表現,比如 : 郭力恆兄弟的兩千五百四十九萬餘美金,再加上凍結以來衍生的利息,總計已逾兩千六百多萬美金,換算成新台幣相當於有十二億元的不法所得,「特調小組」已經取回,算是第一張成績單。

這個成績單,關鍵在於謝長廷擔任行政院長時批准了「免死狀」(對於瑞士官方要求有關涉案人汪傳浦的保證),因為當初伯恩的司法當局要求台灣一定要保證不會對汪傳浦處以死刑。所謂「免死狀」…一般而言應該是由總統才能夠特赦,而非行政院長能予決定。可是陳水扁總統似乎没有太大的意願而完全授權給「特調小組」來做決定。「特調小組」遂由法務部長及檢察總長出面,結果部長或總長層級未被瑞士接受而遲未拍板。直到謝長廷上台出任行政院長後,他決定簽署這一「免死狀」的承諾書,也因此發揮臨門一脚效應,這才啟動瑞士政府願意把汪傳浦所藏匿之資料交付給台灣。

司法互助合作啟動後的連鎖反應之一: 就是郭力恆兄弟在瑞土的佣金帳戶浮現了。浮現以後,導致郭力恆後來也對此伏首認罪。原來郭力恆在軍事監獄中從不承認他有拿過什麼「拉法葉弊案」的好處,但在汪傳浦家族保險箱內的資料拿出來比對,郭力恆兄弟當年幾月幾日進進出出的帳目通通一目了然,所以郭力恆兄弟無法辯駁,只好把這些錢吐出來還給國庫。

這些吐出來的十二餘億元新台幣,好歹是第一張成績單。但凍結在瑞士還有五億兩千萬美金,如果加上利息已有六億三千餘萬美金的汪傳浦家族不法利得,換算成新台幣約有兩百億餘元新台幣,目前仍在打官司。但當這個官司正在開打的時候,法國方面卻也已經先聲奪人軋一脚在索賠了。據稱因為法國政府認為,這筆錢是他們的國營企業「湯姆笙公司」依據契約價款的 18.6%匯佣進汪傳浦的帳戶,所以錢應該是該退回原來的出處。雖然原始的真正出處是台灣,因為是台灣把購買拉法葉的錢匯到「湯姆笙」,「湯姆笙」再撥出18.6%轉到汪傳浦的佣金帳戶。所以才會發生目前的六億三千餘萬美金(換算台幣約兩百多億)被凍結在瑞士。

事實上,台灣目前也對法國當局提出違約索賠的商務仲裁官司。因為依據購買拉法葉艦契約上面的「排佣條款」規定,如果賣方付出多少佣金,賣方就必須賠償台灣同額的佣金價金。所以我們(台灣)目前是對法國正式索賠五億九千萬美金賠償。結果法國人的如意算盤是,法國把汪傳浦被凍結的六億三千萬美金要回來,再還給台灣五億九千萬美金。台灣則擺明立場拒絕法國似是而非的詭辯,強調這根本是兩碼子事。汪傳浦是貪污到台灣的拉法葉案佣金,我們要把他像郭力恆吐出來一樣地全要回來,至於法國則是違反了當時簽訂契約的「排佣條款」,所以應該另外賠償。

可是 ,站在台灣軍方的立場似乎則又不然,因為誠如眾所週知之情形,所有的軍火買賣包括: 拉法葉、幻象機及雲母飛彈,這些尖端武器的後續零附件是非常重要。有些圈內人常說,所有的軍火交易中,我賣給你第一筆是「喝湯」而已,後面的二、三十年維修,以及零件的補給才是「吃肉」!如果法國人惱羞成怒,不再賣給台灣相關後續的零附件,則台灣所購之幻象機或拉法葉艦就可能沒辦法全面服役。所以這實在是一個「痛處」!這種難言之隱的狀況,儼然已變成台灣必須通盤考量與拿捏的燙手問題。一言以蔽之, 法國現在正是「吃台灣夠夠」!

何澄輝:我拜讀您的大作,發現「拉法葉弊案」的最大阻力似乎來自軍方,軍方似乎不太願意對此案進行更進一步的追究。
溫 紳:因為軍方就像過去海軍總司令顧崇廉所宣稱的看法—一 顧崇廉是取代了第一位台籍總司令莊銘耀而出掌海軍總司令一一 顧崇廉說:軍方要走出「尹清楓的陰影」。事實上, 所謂「尹清楓的陰影」就是「拉法葉弊案」!而「拉法葉弊案」,劉和謙這位過去在李登輝時代當過參謀總長者,他便感慨講過:「拉案」的發生是甲午戰爭以來,海軍的第二次奇恥大辱!亦即此案的發生,實在是非常大的喪權辱國紀錄。
我們都知道,甲午戰爭爆發前夕,慈禧太后把購買軍艦的錢移去建蓋頤和園,「拉法葉弊案」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有一點像。因為我們買的拉法葉艦, 其實只是載體而幾乎與空殼無異,而在艦上的電戰系統方面,我們的敵人中國卻獲得比台灣更先進的裝備。這也無怪乎劉和謙會認為此乃甲午戰爭以來的第二次奇恥大辱!對於軍方來講,此一弊案簡直是不堪聞問的!非常丟人現眼的!海軍不但死了一個尹清楓上校,後來又被查出整個契約竟被灌水 18.6%,而且是罪證確鑿。這是因為瑞士提供給台灣的資料顯示,當年的幾月幾日匯款多少即被轉帳匯入佣金帳户、全部進出的明細表都一目了然。

又例如:郭力恆原來是抵死不承認,但當檢方把瑞士提供給台灣的資料出示給他看後,當場啞口無言!因為所有的錢是什麼時候進去、轉出去多少…全都一清二楚!單從這點就可以發現,瑞士提供給我們的資料相當有用。但也相對顯現出的另一問題即是:除了郭力恆兄弟以外,汪傳浦家族的這些資金進進出出,到底流向何處???

此其中,有一個特殊現象,這也是我特別留意到的地方,亦即汪傳浦家族的佣金帳戶內有一家名為「EFG 」的銀行,「EFG」這名詞,剛好出現在最近的信託兩百多億新聞上。過去的信託訊息是在公元二00三年時交付「 Credit Suisse」(瑞士信貸銀行),這家金融機構正巧也是汪傳浦家族佣金帳户最大一筆之所在的銀行。而那時「EFG 」這家銀行尚未浮出檯面。直到前(2005)年 十一月七日 由瑞士提供查扣的資料給台灣後,「特調小組」始在去年 九月二十八日 公布具體求刑起訴書中,相關附件這才披露與佣金相關的銀行內還有一家是叫做「 EFG」。故而從信託「Credit Suisse」到信託給「 EFG」。恰好這兩家銀行都是跟汪傳浦家族佣金帳戶有來往 !! 事實上,「EFG」對一般人來講是很生疏的,如果不是去年「特調小組」公佈具體求刑起訴書,外界也不曉得有這麼一家銀行。從這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傳聞中指稱法國檢方曾私下知會過跑這條線的外籍記者,他們強烈懷疑汪傳浦全家只是在幫某些人代為保管佣金帳户。汪家充其量可能只是人頭而已。因為他們可能全是人頭角色,故而在帳户上似乎無法自主性動彈,對於這筆錢彷彿不能直接動用,可能只是扮演代管角色而已,而真正懂得密碼,或者可以簽名轉移者極可能是幕後的某些人。而這些人在這些年,動不動就把錢來個「信託」,好像要把見不得來路的錢財「攪成一片」 ?! 照理講,這種事應該涇渭分明,甚至要對於與汪傳浦來往的相關銀行避之唯恐不及,更遑論會將大把錢交付給其信託。所以聽說當年有人執意要信託給瑞士信貸時,不少人便極力反對!因為他們認為此舉無異「對號入座」。特別是大家一聽到「瑞士」,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洗錢」這種不良的印象!但卻搞不懂為何有人要執意給瑞士信貸?

如果這是無意中的巧合,或許算是一個偶然也罷,但第二次的信託又是交給「EFG 」!竟然又是跟汪傳浦家族佣金帳戶重疊,有一又有二,有時候不免會讓人納悶:不禁懷疑這些錢的彎來轉去過程,彷彿就是要利用信託名目與汪傳浦佣金帳戶重叠而從中有所混淆,因為金額恰巧又是有點吻合,皆是兩百多億,可能到時候又可運用「五鬼搬運」的手法,把汪傳浦家族的佣金帳戶內金錢,到時候又變成另一名目而回到他們的手中。這樣的疑慮陰影讓人揮之不去,個中蹊蹺委實啟人疑竇。

當然這只是猜測有此可能性而已!無法予以百分百確定。但是一而再,從「Credit Suisse 」到「EFG」,怎麼會一而再的重履覆轍呢?何況這件事在當時砲聲隆隆,「聯合報」都有報導的紀錄,外界都難以理解錢怎麼會非去給「瑞士信貸」或「 EFG」信託不可?
尹案不隱 該破就破 (09/12/2007 自由時報)

備受國際側目的「海軍上校尹清楓命案」,在今天屆滿十四周年;雖然死於非命的尹上校屍骨已寒,阿扁總統也在七年半之前宣佈成立特調小組,公開聲稱「不惜動搖國本辦到底」;但在前朝黨政軍特共犯結構層層阻礙下,案情始終撲朔迷離,也使得民進黨政府未能落實轉型正義。

這件被外界形容為「隱案」的「尹案」,當年之所以爆發並喧騰一時,主因係尹清楓擋了別人的升官發財之路!因為,案發當時( 一九九三年)的尹清楓,雖然僅係官拜海總武獲室執行長上校,但卻已內定三週後晉升為少將,這是前總統李登輝為了剷除郝柏村的軍權,刻意拉拔慘遭冷凍的劉和謙出掌參謀總長、以及首位台籍海軍總司令莊銘耀、再加上畢業自中正理工學院而非海軍官校系統的尹清楓接掌二代艦的整軍建武計畫,完全打亂了「郝家班」掌控槍桿子之海軍人事佈局,因而埋下了形同未爆彈的殺機。

所以,當尹清楓新官上任半年餘便離奇遇害,提拔他的總司令莊銘耀也因連坐處分而被迫下台,卒使郝系人馬的顧崇廉重掌兵符,海官系統也入主武獲室,一切還原「郝家班」原來的海軍人事規劃,遺憾的是,尹清楓卻無辜成了軍權腥風血雨鬥爭下之祭品。而且,縱然李登輝在擔任總統時頒發旌忠狀,阿扁總統也追贈「六等雲麾勳章」,補足其追封少將資格;可惜,全被海軍系統的國防部長作梗擋下,以致尹清楓迄今晉升無望,也凸顯了台灣人總統力有未逮!

何以軍方對於被犧牲掉的同僚如此無情?從過去政戰系統百般抹黑尹清楓的私德、乃至於海軍高層迄今阻礙查明真相,外界始終難以理解,直到政黨輪替後驚傳「拉法葉艦弊案」佣金有五億兩千萬美金,如果加上其他軍火回扣,累計匯入汪傳浦家族帳戶的非法佣金高達九億兩千萬美元,折合台幣三百多億元之鉅。其中,單係尹清楓手下的郭力恆上校,便被查獲藏在瑞士的贓款有十二億餘元!其他尚未浮出檯面之高階將領明細表,由於弊案尚在偵辦中而諱莫如深;不過,因為贓款全都凍結在打官司,顯然尚未分佣到手,所以,這筆軍火回扣的帳,遂使某些前朝黨政軍特「藏鏡人」對尹恨之入骨,導致其身後仍被暗算中傷迄今。

「尹案」爆發的前因後果,堪稱早已昭然若揭,此一「動搖國本」的鉅案如再懸而未決、該破不破,也難怪台灣人總統會被軍方看扁了!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關鍵詞 : 法國 台灣 中國 軍火

(翟華視點)“拉法葉”軍艦上法國眾生相(涉及20名法國達官貴人)

天下雅加达 天下雅加達 2005 年 11 月 28 日 电 電


法國政府 1991 年售台 6 艘拉法葉艦,其中涉及佣金回流舞弊,在法國成為國家級案件,所涉及佣金高達 6 億美元。 和當年的“泰坦尼克號”一樣,當法國拉法葉級巡防艦案發觸“礁”之時,船上的政客、商人、銀行家、工程師、間諜、法官、男人、女人共同演繹了一場有聲有色有血有肉的經典悲劇,令世上看客不勝唏噓。 在這齣悲劇歷時 15 年之後終於以法國方面的允諾賠償為結局即將落幕之時,我們這裡暫略去涉及台灣乃至海峽對岸人士的“隱情”(過於敏感,還是由別人去寫吧),僅把參與該劇創作、導演以及演出的 20 名法國人做一個臉譜化的速寫,試圖以法國人的角度審視拉法葉案,以饗華語讀者。

1 皮埃爾 · 埃格蘭( Pierre Aigrain )—拉法葉戰艦上的第一人

埃格蘭教授不算個大人物,他能排在本文介紹的人物的第一位,是因為其姓氏字母排序。 但說來也巧了,埃格蘭也可以算是登上拉法葉戰艦的第一人,因為正是他在 1989 年 4 月第一個法國人用嫻熟的英語在中山科學研究院向台灣的軍政要員詳細地介紹了法國軍艦的優越性能,為後來台灣最終放棄幾乎已經定案的韓國“蔚山艦”採購案奠定了基礎。

埃格蘭教授憑什麼說動了台灣的技術人員?

不是憑賄賂,也不是全憑三寸不爛之舌,而是憑真才實學。 埃格蘭早年畢業於美國匹茨堡卡爾內基技術學院,五十年代就是半導體研究的先驅,是後來未來諾貝爾物理學得主 Pierre-Gilles de Gennes 的恩師。 在學術上功成名就後先進入湯姆遜公司,後又進入政界,在德斯坦總統的政府內任要職。 1981 年社會黨人密特朗當選總統,埃格蘭重回湯姆遜擔任該公司總裁戈邁茲的科技顧問,處理相關的國際事務。

當埃格蘭教授在中山科學研究院的介紹結束以後,他回答了聽眾提出的問題:“教授先生,您所介紹的法國軍艦性能固然不錯,但是價格如何?”“微不足道。”回答雖然是個玩笑,但是教授確實一本正經的樣子,典型的法國幽默。 “教授先生,您所介紹的巡航艦叫什麼名字?”“ La Fayette ”教授自豪地回答,這次沒有開玩笑。

幾年以後,在拉法葉艦的“喝彩合同”( contract Bravo )最終在一片喝彩聲中籤字以後,埃格蘭教授在 1992 年 4 月成為“法台友協”( 1991 年 9 月 19 日 成立)副主席。 成立)副主席。


然而,這樣一個關鍵人物,在“拉法葉”舞弊案爆發之後,法國的檢查官們甚至沒有想到要傳喚他取證。 2002 年 10 月 30 日 ,埃格蘭教授壽終正寢,終年 80 歲。

2 . 拉法葉( La Fayette )—老佛爺

巴黎有一家大賣場,到此一遊的中國人都叫它“老佛爺”。 這老佛爺其實就是“拉法葉”,和台灣人買的巡航艦是一個名字。 在法國,不光大賣場、軍艦可以叫拉法葉,而且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一條寬闊的拉法葉大街。 到底誰是拉法葉? 拉法葉,全名是 Marie Joseph Paul Yves Roch Gilbert du Motier de La Fayette La Fayette,生於 1757 年,死於 1834 年。 他不僅參與了 1789 年法國大革命,還是喬治 · 華盛頓的麾下一員虎將。 法國人常說,是一個叫拉法葉的法國人把美國人從英國人鐵蹄下解救出來。


3 . 讓 - 克羅德 · 阿勒貝薩爾( Jean-Claude Albessard )—神秘的人

在許多人眼裡,阿勒貝薩爾是個神秘人物,據說是法國情報機構( DGSE )的“榮譽”特工。 準確地說,他曾經是一個軍人,退役後進入湯姆遜公司負責遠東軍火業務,常駐東京,娶了日本女人為妻。

1989 年 3 月他在台灣與負責“光華”計劃的海軍高級將領接觸,了解到台軍參謀總長將在當年 5 月率團訪問德國,立即向總部作了匯報。 湯姆遜公司立即與造船局( DCN )緊急協調,準備相關材料,力邀參謀總長在訪德之前在 1989 年 5 月 5 日 到 6 日順訪法國。 正是這次 48 小時的短暫訪問對台灣後來決定放棄韓國的“蔚山艦”轉而購買拉法葉艦起到了關鍵作用。

讓 - 克羅德 · 阿勒貝薩爾被懷疑與台灣海軍尹清楓少校的死亡有關,但這位神秘的讓 - 克羅德 · 阿勒貝薩爾自己也於 2000 年 3 月去世,官式說法是死於癌症。 他的死使拉法葉案失去了關鍵的證人。


4 . 讓—弗朗索瓦 · 布里昂( Jean-François Briand )—不可能的任務

讓—弗朗索瓦 · 布里昂作為總經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算是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了。 但是 那一天在公司董事長戈邁茲的辦公室,布里昂卻領教到了當一個下屬的滋味。 因為前一天夜裡密特朗總統決定拒絕向台灣出售拉法葉艦,眼看這件運作多年的好生意就要泡湯了,戈邁茲不能不急。 布里昂表示可以運作,當然免不了要花點錢打點。 戈邁茲點頭應允,表示可以不惜代價。

布里昂面臨的問題非常棘手,他需要向總統府和外交部施加影響改變他們的決定,同時要安撫北京,穩住台北,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埃爾夫公司的二號人西爾文找上門來,說是要拉湯姆森二號人物一把。

但當時布里昂滿腹狐疑:“你為什麼要幫助我們?”西爾文胸有成竹地回答:“埃爾夫在中國有巨大商業利益。我們不想因為中法之間的外交摩擦而受損失。”

5 . 阿爾弗雷德 · 西爾文( Alfred Sirven )—成也商人,敗也商人

這個人是拉法葉案最關鍵的人物,也是經歷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 應該說這是一個在商言商的商人。 成也商人,敗也商人。 1990 年初,由於密特朗拒絕批准向台灣出售拉法葉艦,湯姆遜公司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儘管動用了台北、北京兩條管道,但依然沒有明顯進展。 這時候有一個人看準了這個“商機”。

這個人就是阿爾弗雷德 · 西爾文,他是埃爾夫石油公司的總經理,也就是二號人物。 經埃爾夫董事長洛易克 · 勒夫洛史—普里讓同意,西爾文約見湯姆遜公司的總務經理讓—弗朗索瓦 · 布里昂。

西爾文提供了埃爾夫的兩條管道:一路可以說服北京不再反對法國對台出售拉法葉艦,另一路可以通過克里斯蒂娜 · 德文—若 古尔 古爾 夫人做迪馬外長的工作,請他支持喝彩合同。 後來西爾文談到僱傭若 古尔 古爾 夫人的理由: “ 她比我接近洛朗 · 迪馬途徑更好,更快。 ” 並且解釋說,這種僱用方式在法國工商界並非罕見。 “ 用人的時候,你肯定期待出結果。 ”

於是,湯姆遜公司與西爾文推薦的一家在瑞士的公司簽了服務合同,服務費是“喝彩合同”的 1% 。 當然,湯姆遜公司也不是傻瓜,在合同中規定只有在“喝彩合同”生效且款項支付以後才會向這家瑞士公司付款。

拉法葉艦和其他涉嫌埃爾夫公司的舞弊曝光後,西爾文神秘地失踪了。 法國在他逃亡後共發出 4 次國際通緝令,但西爾文此後一直踪跡不見。 1999 年 8 月,法國《巴黎競賽畫報》的一名記者在經過長時間調查後發現,這位巨貪竟和情婦一起躲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郊區一座不為人注意的小城,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而為他一手操辦這件事的,竟是他原來的菲律賓女傭,一個叫維爾瑪 · 梅迪納的女人。 說起西爾文與梅迪納的相識,也頗具傳奇。 1995 年 1 月,當時西爾文的妻子在其海濱別墅意外死亡。 梅迪納的女兒格拉絲當時在西爾文家中負責照料其妻,意外發生後曾叫來母親幫忙。 這兩個女人獲得了西爾文的好感與信任。 西爾文通過維爾瑪在菲律賓銀行里工作的同鄉,將大把金錢轉移到了國外。 1997 年案發後西爾文和梅迪納一同跑到菲律賓隱居起來,梅迪納成為西爾文的情婦。 2001 年 2 月 2 日 菲律賓警方在馬尼拉以南 60 公里 60 公里 的一個休閒勝地逮捕了西爾文。


2003 年 11 月,法國巴黎刑事法院作出判決,判處西爾文 5 年徒刑。 雖然被判 5 年監禁,但是已經被拘押三年多的西爾文 2004 年 5 月出獄。 2005 年 2 月 11 日 午後,西爾文因心髒病突發,醫治無效,拋下了 44 歲的新婚妻子梅迪納,在法國 Deauville 市家中逝世,終年 77 歲。 這位據稱其掌握的爆炸性秘密可以讓第五共和國毀滅 20 次的埃爾夫大內主管,終於作了一次厚道人,帶著令多少政商界人士尷尬的難言之隱,就這樣走了。

6 . 克麗斯蒂娜 · 德維耶-榮古爾( Christine Deviers-Joncour )— “共和國娼婦”

Putin de la R la R épublique )是生於 1947 年的 榮古爾 夫人 1998 年出版的一本自傳的書名,所以也可以說是榮古爾的自稱。這位共和國最著名的女人還出版了另外兩本書,一本是《公關》,另一本是《喝彩行動》(這本書有一個副標題:“出售軍艦給台灣的佣金去哪兒了?”)。

榮古爾在 1989 年至 1991 年曾是埃爾夫公司的“公關”,她的雇主和直接上司就是埃爾夫的大內總管西爾文。 1996 年 11 月,預審法官埃娃 · 若利收到檢舉信,密告榮古爾在巴黎七區里爾大街有一所價值 1700 萬法郎的 320 平米豪華公寓。 經搜查,榮古爾確實住在那裡,但是她卻不承認自己是房主,而且對購置該房的資金來源語焉不詳閃爍其言。 法官發現,一個名叫吉爾貝 · 密阿拉的人參與了該房的購置,而吉爾貝 · 密阿拉正是西爾文所提到過的湯姆森與馬特拉公司與遠東方面聯繫的管道。 這座被稱為“金鑰匙”的豪宅則成為了榮古爾與其情夫、法國外長迪馬的愛巢,而迪馬又是一度反對對台售武的決策人物之一。 就是這樣,法官就將若干件表面看起來不相關的人與事聯繫了起來。

夫人透露說, 1990 年的某日,她陪迪馬參觀古希臘藝術展,發現迪馬的眼光久久停留在一些雕像上,表現出十二分興趣。 善於察言觀色的她立即領會了情人的心意,沒過幾天,近 30 萬法郎的幾件雕像就送到了迪馬的案頭。 這些開銷的來源自然是埃爾夫公司的西爾文。

2000 年 3 月,作為對台軍售的巨額回扣見證人榮古爾夫人接受新黨李敖和馮滬祥的邀請訪問台灣。 “共和國娼婦”的風采令桀驁不馴的才子李敖頗為 “ 心動 ” ,不住口地稱讚她 “ 有法國女人味、夠勇敢、夠俠義 ” 。

2003 年 1 月 29 日 ,巴黎上訴法庭確認克麗斯蒂娜 · 德維耶-榮古爾夫人3 0 個月徒刑 , 其中18個月監禁 , 併罰款 152459 歐元 。

繼《共和國的娼婦》等書後, 榮古爾 夫人 2004 年 1 月出版了《你男我女》( Toi Masculin, Moi Feminin )的新書,接連四周榮登暢銷書榜首。 她還打算投身演藝界,創作演唱“你男我女”、“愛情 = 不可能”、“無家可歸”、“最後留言”等歌曲。 榮古爾 夫人在接受合眾社訪問時表示,她從 8 歲起即喜歡哼哼唱唱,同時也透露出追求她最好的方式就是對她唱情歌,這次出專輯可以幫助她忘記這幾年的痛苦,例如“最後留言”這首歌,就是要唱給棄她不顧的迪馬聽的。 她還希望有機會親自唱給台灣人聽。

7 . 洛朗 · 迪馬( Roland Dumas )—共和國第五號人物

法國官場也講究排名,總統、參議院議長、國民議會議長、政府總理是排在前四位的大人物,那麼排在第五位的是什麼官呢? 這共和國第五號人物的官職,連法國人也未必知道: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 在拉法葉艦舞弊案東窗事發的時候,法國憲法委員會的主席是洛朗 · 迪馬。 迪馬是密特朗的忠實盟友, 1988 年社會黨執政時任外交部長。 1993 年在社會黨大選敗北之後,迪馬外長當不成了,但搖身一變被仍然任總統的社會黨老友密特朗在 1995 年任命為國家第五號人物。

作為男人,洛朗 · 迪馬風度翩翩、羅曼蒂克而又知識淵博,是法國的大眾情人。 作為外長,迪馬堅決反對對台軍售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要顧及與中國這個世界大國的關係。 而且,當時迪馬全力的柬埔寨和平進程正處於關鍵時刻,期望青史留名的迪馬迫切需要中國的合作。 但是,是什麼原因使迪馬最終改變了態度,從強烈反對轉而有條件支持向台灣出售拉法葉艦呢?

1991 年 4 月底,迪馬外長訪華,歡迎宴會上“不經意地”向中方提及可能向台出售拉法葉艦。 5 月初回到巴黎以後,迪馬就拉法葉艦問題向密特朗總統寫了一份報告。 報告首次顯示迪馬反對軍售台灣的立場已經發生變化,他為出售拉法葉艦提出了三項條件:( 1 )出售軍艦但不出售艦上武器;( 2 )軍售需與民用合同掛鉤(如出售向台高速火車等);( 3 )由外交部掌管對外口徑。 每一個男人的身後就有一位女人。 人們注意到,迪馬外長訪華的隨行人員中有一位氣度不凡的女士,叫克麗斯蒂娜 · 德維耶-榮古爾
2000 年 2 月 29 日 , 在憲法委員會委員們的“建議”下,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洛朗 · 迪馬辭職。 他當天對《費加羅報》記者說了三個字:“我走了”( Je m’en vais )。 他剛一走,希拉克總統立刻任命右派人士接任“共和國第五號人物”。 迪馬是律師出身,自然知道如何為自己辯護。 他義正詞嚴地說:“我在進入政府之前比進入政府之後富有。”

2001 年 5 月,巴黎輕罪法庭的判決80歲的迪馬在任職期間與他的前情婦接受埃爾夫石油公司大量錢財,以 “ 非法挪用社會財產罪 ” 判處2年6個月徒刑,其中6個月實刑,2年緩期執行,並被處以100萬法郎的罰款。 迪馬隨即向巴黎上訴法庭上訴。 2003 年 1 月 29 日 ,巴黎上訴法庭宣判迪馬與埃爾夫腐敗案無涉,當庭釋放。 2003 年 2 月,迪馬出版新作《考驗與證據》( L'Epreuve et les Preuves ),描述了他五年來面對司法陷害直至恢復名譽心靈歷程。

8 . 阿塔利( Jacques Attali )—法國哲人

在法國,只有作家、哲學家一類的人才算得上“知識分子”,而知識分子就容易成為“左派”,雅克 · 阿塔利是作家、哲學家、知識分子,也是左派。 他在國際上也算個名人,據說就是受他的“水平線”( Lignes d'horizon )一書的啟發, Bill Joy 發明了電腦 Java 語言。 冷戰結束後,西方國家籌建歐洲重建與開發銀行( EBRD ),英國人爭得地主國的地位,法國人自然就要做行長(德國人後來成為歐洲中央銀行的地主國,法國人也一樣要爭當行長,此是後話)。 密特朗出人意料地推出長期擔任總統顧問的雅克 · 阿塔利為行長,外行領導內行。 在 1991 年至 1993 年阿塔利的主導 EBRD 的那些年裡,倫敦的總部大樓蓋的富麗堂皇,而東歐的經濟卻每況愈下。

在接受一次媒體採訪時他深有體會地說:“人類的悲劇就在於,如果他能夠做什麼,最後他總是要去做。”( La tragédie de l’homme, c’est que quand il peut faire quelque chose, il finit toujours par le faire )沒有人知道阿塔利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否想到了拉法葉艦,但就在密特朗總統為是否向台灣批准出售拉法葉艦左右為難猶豫不決的時候,阿塔利給密特朗遞上了這樣一個說帖:“我認為屈服於中國的要挾是荒謬的:第一,這個國家的人權狀況沒有任何改善;第二,這是一筆大生意,如果我們放棄,英國人或者其他什麼人就會接手;第三,不同以往,這一次人權考慮與我們的商業利益重合。”
哲學家的話對密特朗有多大影響,只有密特朗自己知道。 但他畢竟最終批准了對台出售拉法葉艦。 不管如何,這位哲學家的建議純粹出於哲學的思考,並沒有個人的經濟利益,可能是整個拉法葉案中最清白的人。

克洛德 · 馬騰( Claude Martin )—信譽維護者

作為法國駐華大使,馬騰在拉法葉艦案關鍵的時刻— 1991 年 6 月 9 日 —給外交部發來一份含有下述內容的電報:“按照外交部的指示,我向中國各有關部門通報了與台灣軍事合作的理由 …… 每一次他們對我的說明都是仔細傾聽,但回應頗有節制,只是呼籲我們謹慎行事 …… 重要的是他們並沒有憤怒地衝動 …… 如果我們後退,那我們將在兩岸同時失去信譽。”

這封電報對迪馬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因為它證明法國外長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中國似乎並沒有持激烈反對的立場,所以他反對對台出售拉法葉艦的立場也就站不住腳了。 當然,也不排除有人故意誇大中國反應,以便為攫取更多的佣金製造根據。

弗朗索瓦 · 密特朗( François Mitterrand )—華爾茲舞者

在拉法葉艦的問題上,密特朗總統像一個十足的華爾茲舞者,一會兒讓人看見他的面部,一會兒讓人看見他的背部。 也許這與他對中國的矛盾態度有關,特別是在 6.4 時間前後的密特朗,對中國局勢可能的變化缺乏清醒的認識。 當時他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老神在在地說了這麼一句話:“世界上最厚的城牆正在坍塌。”

—— 1989 年初,密特朗總統明確反對向台灣出售武器。 即使是 6.4 事件之後,密特朗總統依然認為不應該向台灣出售武器。

1989 年 11 月,密特朗總統表示同意批准出售。

—— 1990 年 1 月,密特朗總統再次改變立場,拒絕批准出售。

—— 1991 年 6 月,密特朗政府正式批准出售拉法葉艦。

1995 年 5 月密特朗連續擔任兩屆總統任期屆滿離職。 1996 年 1 月 8 日 ,密特朗逝世,終年 79 歲。 屍骨未寒,一部名叫《大秘密》的暢銷書便迫不及待地上了法國的書攤。 這部書是曾任密特朗私人醫生的克勞德 · 古布雷所寫,首次披露了密特朗總統早在 1981 年就自知身患癌症,按理,作為公眾人物,他應該向法國人民公佈此消息,但他卻通過發布虛假報告來掩飾疾病,從而達到了連選連任的目的,結果執政長達 14 年之久。

11 . 阿蘭 · 戈邁茲( Alain Gomez )—決策者

在湯姆遜公司最火的時候,人稱“奧匈帝國”。 阿蘭 · 戈邁茲作為湯姆遜公司總裁,按說權力夠大的了。 但是在法國,想要向國外賣武器,軍火公司總裁說了不算,一定要經過武器出口部級混合委員會( CIEEMG )的批准。 混委會裡面最關鍵的有兩個部,一個是國防部,另一個是外交部。 1990 年前後的國防部長是讓 · 皮埃爾 · 舍維內芒,這個人是一個倔頭,他有一句著名的短句是“一個部長要么閉嘴要么辭職”( Un ministre ça ferme sa gueule ou ça démissionne )。 果然,不久後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時舍維內芒因為不同意法國參戰而憤而辭職。 但在拉法葉艦問題上,戈邁茲一點也不擔心國防部。 因為捨維內芒和戈邁茲早在 1963 年在法國行政學院(法國政經精英大多自該學院畢業)相識,是老朋友,所以國防部這一票是鐵票。 問題是外交部。 當後來果然外交部成為了障礙的時候,戈邁茲便要求其總經理布里昂尋求管道精心運作解決這個障礙。
除此之外,在拉法葉艦問題上,戈邁茲只有一次充分行使了他的權力。 那是 1991 年 12 月 4 日 , 戈邁茲決定拒絕支付西爾文安排的“北京管道”的“服務費”,因為沒有證據表明那個管道和運作促成了“喝彩合同”的最後簽訂。

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戈邁茲的這個決策在法國引爆了拉法葉艦舞弊案,最終給湯姆遜公司招致了更大的損失。 1996 年 2 月,右翼政府總理阿蘭 · 於佩免去了擔任湯姆遜公司總裁 14 年的戈邁茲的職務。 這樣,失去了權力的戈邁茲終於有了足夠的時間應付纏身的訴訟。


12 . 皮埃爾 · 勒龍( Pierre Lelong )—國防機密守護神

皮埃爾 · 勒龍和法國政壇大多數人一樣,畢業於法國行政學院( ENA ),現在的官不大不小,任“國防機密諮詢委員會”( CCSDN )主席。 這個五人委員會是由社會黨若斯潘政府在 1998 年 7 月成立,是對各類文件等級分類的權威性的獨立機構。 也就是說,什麼文件屬於國防機密什麼文件不屬於國防機密全由 CCSDN 說了算,理論上政府不得乾預。


2001 年 10 月 16 日 , 檢察官們致信 CCSDN 要求對部分被劃為“國防機密”的“喝彩合同”海關報稅文件解禁。 11 月 29 日 CCSDN 予以嚴詞拒絕。 湯姆遜公司趁機要求 CCSDN 把其他與“喝彩合同”有關的文件與海關文件同樣列為“國防機密”。 這一要求立刻得到了批准。 此後, CCSDN 在 2002 年 6 月 6 日 和 26 日兩度拒絕檢察官的解密要求。

13 . 柔埃爾 · 布舍( Joël Bucher )—財神爺

當柔埃爾 · 布舍 1987 年 7 月赴台北擔任法國興業銀行( Société Générale )銀行台北分行副總經理 布舍果然領導有方,不到兩年的功夫興業銀行台北分行便扭虧為盈。 銀行職工荷包滿滿,尊稱布舍為“財神爺”。

“財神爺”的秘訣就是中國人熟知的關係學,他不僅迎來送往請客送禮,還專門準備了介紹台灣市場的電腦軟盤,每當見到法國來客就免費送上,一時間興業銀行台北分行儼然成為了法國企業進軍台灣市場的參謀本部。

拉法葉艦“喝彩合同”簽字生效以後,布舍作為銀行家自然而然地成為該合同財務部分的執行者。 “喝彩合同”失去光環以後,他也自然而然地離開了興業銀行。 據說深諳商業金融界內幕的布舍現已經成為反腐倡廉的勇士,依然熱心於為法國商界提供相關諮詢。


14 . 伊夫 · 德 · 嘉勒贊( Yves de Galzain )—神秘的人( 2 )

嘉勒贊是馬特拉公司台灣業務的負責人。 他與拉法葉案的關係沒有人說得清楚,然而當他 2001 年 8 月因醫療事故死亡以後,他的葬禮卻倍受關注,不但法國反間諜機構( DST )、情報機構( DGSE )全程跟踪,而且據法國媒體報導,在場的還有來自東方的特工。

15 . 蒂裡 · 英伯( Thierry Imbot )—會說中國話的人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在拉法葉艦上法國芸芸眾生里面,蒂裡 · 英波是一個特殊人物。 他在台大念過幾天書,能講中文,是法國情報機構( DGSE )的特工。 他的父親英伯將軍 1985 年至 1991 年間曾是 DGSE 的首腦,把他兒子先後安排到熱門的北京和華盛頓的情報站工作。 1991 年英波將軍下台以後,他的兒子蒂裡 · 英波的命運也發生了轉折。 新任 DGSE 局長指責蒂裡 · 英伯個人品質有問題,並且從事了與工作無關的活動。 於是英伯在 1991 年被調往台北,表面上是法國駐台北經貿機構的僱員,實則在台蒐集軍事採購方面的情報。

所以,英伯可能是唯一全面掌握拉法葉艦內幕的人,包括涉及拉法葉艦案匯款流向。 1993 年,英伯辭去了 DGSE 的職務,與一位在 CNN 工作的美國女子結婚,在非洲發展業務,成為剛果(布拉柴維爾)總統恩格索的顧問。

英伯與一位法國記者約定第二天見面,就他所知道的拉法葉艦內情接受采訪 要知道,當時拉法葉艦舞弊案的調查毫無進展,媒體也漸漸失去了興趣。 在這個當口如果英伯透露出新的情況,無疑將重新引起法官們的重視。 誰也沒有料到,當日晚 23 時,英伯的屍體在他在巴黎第 8 區的一幢公寓樓前被人發現。 他剛剛在這裡購置了新居,而他的美國 太太被任命為《國際先驅論壇報》住巴黎記者,一家人即將團聚。 經警方鑑定,英伯乃係“意外死亡”。

16 . 奧利弗 · 馬爾提莫爾( Olivier Martimort )—多嘴的人

奧利弗 · 馬爾提莫爾是湯姆遜公司的一個工程師。 他偶然聽說公司向中國方面介紹了“喝彩合同”內賣到台灣的裝備情況,便隨口告訴了一位前同事。 很快,奧利弗 · 馬爾提莫爾就被湯姆遜公司解雇了,理由很簡單:“失信”。

17 . 羅朗 · 馬耶( Laurent Mayer )—滴水不漏的人

羅朗 · 馬耶在湯姆遜公司專門處理棘手的法律問題,自然深諳拉法葉艦的前前後後。 然而,面對檢察官的聞訊,羅朗 · 馬耶以不變應萬變,一律這樣回答:“我不能回答你的問題,這是國防機密。”檢察官老奸巨猾:“你認為本案到底那一部分應該屬於國防機密?”曾經當過法官的羅朗 · 馬耶這樣回答:“我不能回答你的問題。”

18 . 吉爾貝 · 密阿拉( Gilbert Miara )—中間人

在整個拉法葉案中,商人吉爾貝 · 密阿拉不是一個大人物,但是非常關鍵,因為他所開的隱秘賬戶為 荣古尔 榮古爾夫人接受並藏匿佣金提供了方便。

密阿拉曾經是 荣古尔 榮古爾 夫人的情夫。 雖然身居高位的迪馬成了 荣古尔 榮古爾 夫人的新歡,但是密阿拉依然與榮古爾保持著頗為密切的關係。 據說榮古爾有時候還會藉助這層關係向心存醋意的迪馬施壓,使他就範。

榮古爾接受佣金的賬戶名稱是 Oror ,反過來念是 Roro 。 Roro 在法國是 Roland 的暱稱,而 Roland 就是 Roalnd Dumas (洛朗 · 迪馬)嗎? 法官始終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但是與 Oror 這個賬戶有往來關係的賬戶的開戶名稱叫 Nitram ,是一家在哥斯達黎加註冊名為 Aston 的公司帳戶。 法官發現, Aston 是密阿拉養的寵物狗的名字,而 Nitram 是 Martin 的反寫,而 Aston Martin 又是密阿拉所喜愛的汽車品牌。 2003 年 1 月 29 日 吉爾貝 · 密阿拉被終審判處 2 年徒刑。

19 雅克 · 莫里松( Jacques Morrison ) —謹小慎微的人

雅克 · 莫里鬆平素沉默寡言曾經服役於海軍,是精通武器探測系統的技術官員。 退役後順理成章進入販賣軍火的湯姆遜公司,其後又自然而然地被派往台灣高雄,專門負責“喝彩合同”的技術實施。

莫里鬆平素沉默寡言,也不好與他人接觸。 但是,從台灣回到法國以後,他變得有點絮絮叨叨,還有點神經質,不得不吃鎮靜藥物。 據他說,他已經成為知道拉法葉案底細的最後一個人,所以隨時又被暗殺的危險。 他開始張羅搬家,甚至要改名換姓。 2001 年 5 月 18 日下午 ,莫里鬆的屍體在他自己公寓樓前的小院子裡被發現,而六層樓上他的住所的窗戶是打開的。 警方認定雅克 · 莫里松係自殺身亡。


20 . 埃娃 · 若利( Eva Joly )—反腐女神

埃娃 · 若利是拉法葉案中另一個女人,其知名度在法國不遜於號稱“共和國娼婦”的 荣古尔 榮古爾 夫人 她本不是法國人,也不叫埃娃 · 若利,生於挪威,原名戈羅 · 法爾賽特( Gro Farseth ), 60 年代到巴黎打工求學時認識了一個叫帕斯卡 · 若利的法國英俊少年。 熱戀中的兩個青年,卻被 帕斯卡的爸爸澆了一盆冷水。 在給帕斯卡的信中,帕斯卡的爸爸這樣寫道:“你不應與戈羅結婚。我們不了解她的家庭。而且她沒有錢,未來沒有任何希望。想想她的粗糙的長相。我們家人世世代代長相英俊,如果你和她結婚,你的孩子也會長得粗俗。”


這封粗俗的信最終並沒有阻擋這樁婚姻,挪威女孩戈羅 · 法爾賽特還是變成了法國少婦埃娃 · 若利,但從此埃娃 · 若利的心裡對法國的“小資”和“精英”們乃至男人們都充滿了憤懣與鄙視。 作為法官的若利自 1994 年起就開始調查埃爾夫公司涉嫌舞弊的行為,但她成為法國最高知名度的法官之一還是在她介入調查拉法葉案以後。 為了辦案需要,她專門在法國國防高等學院旁聽,充實武器裝備的知識。 從埃爾夫公司起順藤摸瓜,若利調查了湯姆森和馬特拉有關人員。 一直拒絕支付西爾文的“服務費”湯姆森公司藉機揭露了埃爾夫公司西爾文的“詐騙企圖”,並向法院起訴。 也就是這個起訴,使得西爾文逃亡海外。 在調查埃爾夫舞弊案的過程中,若利發現了西爾文與羅朗 · 迪馬中間的一條連線。 迪馬是什麼人? 法國前任外長,時任國家憲法委員會主席,號稱是法國第五號人物。 而商人西爾文與政客迪馬之間的連線正是後來自稱“共和國娼婦”的克麗斯蒂娜 · 德維耶-榮古爾。

那是 1998 年 1 月 27 日晨 7 时 1998 年 1 月 27 日晨 7 時 , 若利興奮地對同事說:“咱們去國家第五號人物家!”這位預審法官對迪馬住所的搜查旋即成為震撼法蘭西共和國的頭號新聞,第二天的各大報章紛紛刊載了迪馬的照片,那是一個喪失了平日風度與魅力的迪馬。 雖然埃娃 · 若利參與拉法葉案的調查審理在 2002 年中止,但她因此贏得了“反腐女神”的雅稱。 全球發行量最大的英文通俗雜誌《讀者文摘》推選埃娃為2001年度 “ 歐洲風雲人物 ” 。 2003 年 6 月埃娃 · 若利就埃爾夫舞弊案所著的新書出版,書名是 《這就是我們所希望生存的那個世界嗎? 》( Est-ce dans ce monde là que nous voulons vivre ? ) 》( Est-ce dans ce monde là que nous voulons vivre ? )